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李杰 《经济论坛》2013,(10):118-119,134
农业现代化实现不仅要求农村现代化,更要求农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归宿.然而在农民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存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农业劳动力面临风险加大等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现代化问题,就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战略中,有一系列战略重点要突破,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改善与素质提高,始终是一个战略重点。在“三农”这一战略重点上,强化龙头企业是关键,它能够发挥强大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为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加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强调农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合作社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此重要性可从七个层面加以体认: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的自然根基,而合作社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合作社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杠杆;农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平台;双层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撑,而合作社是完善双层经营的重要途径;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而合作社是强化基础设施的重要基石;扶持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而合作社是落实扶持保护的重要媒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赵慧 《发展研究》1999,(7):27-29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比较好地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够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与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化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进程,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面临世纪之交如何确保农业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化农业的特点,结合我省的实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强化区域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搞好对农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客观上也提高了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因而造就了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两型农业较之传统农业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民素质培养的内容也要与两型农业相适应,农民素质培养体系也需要转变农村基础教育的方式和扩大农民培训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内在逻辑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莉  刘志文 《财经科学》2013,(7):99-109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1.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的问题和现象。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业生产资料主要投入要素,很大成分依靠化肥和农药的提升;畜产品生产很大成分依靠非标准饲料和添加剂等催生素实现产量的提高。现代农业生产领域广泛而普遍采用化学手段来增加产鼍,虽然满足商品市场的供需,然而这种农业现代化措施,在低素质文化水平的农民承包经营后,在日益减少土地而又获得最大边际效益的基础上,既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又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的功能和水平。但是,目前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方式却面临着农业资本存量和质量不足的双重约束。因此,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必须从农村人口基数大、素质低的实现情况出发,多渠道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现代化农民,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年的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2000年的1490元,年均递增12.4%.进入“九五”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本文重点就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和如何实现增收作一探讨。 一、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自然灾害频繁,抗御风险的能力低,农业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旱灾连…  相似文献   

16.
王永顺 《经济问题》1995,(9):20-22,64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探析王永顺一、具体情况分析1.与众不同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农业不同于任何国家。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又占80%。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都不超过15%,美国农业人口已减少到占总人口的3%。从农民占有耕地的情况分析,全国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丸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经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状况和特点、以及提高民主素质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苏州是中国率先发展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剖析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从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出发,总结实现农业一次现代化的路径和地区经验,结合中央提出的"四化同步"要求,进一步明晰苏州农业二次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苏州农业二次现代路径,并从政府、市场、技术和农民四个维度对苏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淑珍  王淑娟 《经济论坛》2004,(17):114-115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多年来全国亿万农民的迫切愿望。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目标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一是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系统。二是建立全面发展、高度社会化、高效率的农业经济系统。三是建立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四是建立人口适度、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械化信息是连结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和经济主体实现决策优化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是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纽带,是推进农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