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苏绣和江南,彼此映衬,无法割裂。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润柔美,而对于江南来说,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江南的特色不仅是苏绣,但却是苏绣让江南更添风韵。苏绣在明代以前,作为女儿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到了明代以后,  相似文献   

2.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3.
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徽文化融入“新江南文化”,一方面为“新江南文化”贡献新动能,另一方面带动了安徽文化的整体发展。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齐心打造“新江南文化”生态、坚持区域文化共建共享、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加强区域学术文化研讨、深化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融合等途径,实现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共建长三角区域人们的精神家园,共谱新时代长三角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江南style”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被称之为“亚文化的逆袭”。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本分析法和表演行动分析法研究“江南style”究竟有何魅力能够为全世界受众所认同,是很有意义的。“江南style”的产生,由于在两极分化、去中心化和地方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存在文化混杂与文化普遍无根性,需要文化认同。对“江南style”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发现“江南style”不仅体现了当下全球文化的混杂性、契合了普遍存在的自嘲心理,而且多媒体传播技术也推进了“江南style”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江南style”的成功经验,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时代的精华,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地方有实力,还要有魅力,而魅力就要靠文化.近年来,为积极响应省、市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号召,常州市武进区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将加快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列入了今后五年武进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使"江南风情看武进、江南古韵在武进、江南文化靓武进"成为武进的鲜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青色石砖铺就的路面透露出几许江南的古朴,绚烂多姿的朱金木雕和举世无双的建筑结构却又分明展示着江南匠人的能工巧思——位于宁波三江口东岸的庆安会馆,一座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一个商帮行业聚会的场所,江南现存的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历经160年的风雨,它见证过繁华,安守过寂寞,此刻正焕发着生机。  相似文献   

7.
苏南五市,即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人文精神都处于传统的诗性江南的核心区。苏南五市,肩负着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建立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任。我们提倡从美学维度来考量苏南城市建设,重构与再现曾经的诗性江南。一、诗性江南的美学内涵1.江南在风景与风情上呈现"优柔的甜美"  相似文献   

8.
建筑室内装饰摄影属于应用摄影,要求建筑室内装饰有良好的设计。它是艺术性与记录性的有机结合。只有既对光线有良好的把握与运用,又将摄影与建筑室内装饰的人文气息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一幅好的建筑室内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9.
首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旨,通过举办文化论坛、开展艺术竞赛等增进文化艺术交流,成为江南地区影响大、规格高、参与广的一次文化盛会,为深化江南文化研究、密切艺术流派友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届文化节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璇 《江南论坛》2014,(7):24-26
正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小巷幽深,庭院错落。双棋盘式的水陆街道上,点缀着形态各异的各式桥梁。昆曲、评弹,浅酌低唱,韵味绵长。提及苏州,人们就自然就会想到"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柔与缠绵,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苏州方言这一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苏州方言是吴方言的代表。早  相似文献   

11.
凌金华 《新经济》2022,(4):64-66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而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当代"江南"版图,需要对江南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即打造"新江南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八方合力和经济活力.在构建"新江南文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壁垒问题,那么增强文化认同、尊重个性风格,创新机制平台、携手加强研究,厚植文化根基、塑造文化精...  相似文献   

12.
伊格 《经济》2006,(8):124-125
京杭大运河到了江南.居然也变得和江南一样细腻而姿态万象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作为大众媒体的报刊也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品种愈多,读者愈广,作用愈大。正如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一样,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全国性。这不仅是指那一种物质产品,更是指各种精神产品,刊物也不例外。 《江南论坛》是一份富有历史传统的杂志。半个世纪过去了,江南这块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足于江南的这份杂志也跟着时代前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容貌和风采。江南要有一个窗口,人们透过《江南论坛》认识了江南,领略了江南,体味了江南。 江南是沃土,不仅滋养着农业,还培育着工业,催生着第三产业,构建着从温饱、小康直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显得生气勃勃,春意常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原则到具体,江南是全国不断涌现的众多模式(类型的意思)之一。人们从江南得到启示,获取经验,进一步鼓舞斗志,增强信念。让江南人和江南以外的人了解江南,《江南论坛》确实起到了媒体应有的杰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江南文化经过历史流变与岁月变迁,助推江南地区一路成长为全国经济重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范围扩大至沪苏浙皖全域.安徽与江南具有极深的历史渊源,在新战略布局下,亟需重构新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的关系.辨析江南文化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基因的优势因素,并借助江南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5.
“活力江南”的文化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论坛》2005,(2):1-1
“江南”是个区位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传统概念中的江南,曾经涵盖江、浙、沪、赣、皖等地域,但它的核心区域一直是今天的长三角地区。近一千年来,这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文明,全面和谐的发展历程,使江南一直引领着全国的潮流,成为时代发展的风标和文明进步的象征。千年以来长期的积淀、融合、固定、强化为普遍认同的“江南文化”理念,其主流和精髓即今天的海派文化和吴越文化。它鲜明的个性,是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江南文化”理念,再造“活力江南”优势的前提和基础。自觉的开放心态。首先,从长三角地区的地理环境可以清楚地看到,这…  相似文献   

1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早已脍炙人口。江南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有如人间天堂,多少文人骚客挥毫咏叹,留下了绚丽的篇章。迄今,“江南”仍被广泛运用,然而,溯源历史,江南作为地理概念的出现与演变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传统“江南”概念及江东、江左 所谓传统的“江南”概念,是指人们观念中约定俗成所指的某一地理区域概念,它与历史上作为行政区划的“江南”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不存在严格的地理分界线,并且,其所指区域范围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现有史料分析,传统的“江南”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左传》云:“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即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四年(公元前538年)春,王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这二则史料均提到郑伯田江南之事。  相似文献   

17.
《江南论坛》2004,(6):50-50
《江南论坛》的同志们:你们好选欣闻贵刊公开发行10周年,特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选《江南论坛》的前身《江南》半月刊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当年,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它为动员和鼓舞江南民众奋起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江南论坛》复刊并公开发行以来,坚持“以经济理论为主,以应用理论为主,以江南地方特色为主”的办刊方针,积极总结、研究、宣传江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以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形式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奉献给读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还闯出了一条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说,人类社会在建构其物质生活基础时,所要加工的原料和所要开发、利用的对象是自然资源的话;在人们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的今天,人们所要利用和开发的对象则是当地的人文资源。而作用于这些人文资源的各种“权利”与“权威”,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力”。在“力”的交锋中,西部的民间文化向我们展示出一幅重新组合和重新建构的图景,民间艺术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资本逻辑”渗透到人类文化各个层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苏州优美的自然风光、繁荣富庶的都市经济和社会生活、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新时代苏州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新时代,苏州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积极探索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新路径,实现江南文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树枝嘎吱作响,落叶沙沙有声,松柏的清香飘绕在空气中,辛勤而执着的啄木鸟工作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对于每个热爱自然喜欢郊游的朋友,这些都再熟悉不过了。而对于久居城市,禁锢于小小的写字间或是汽车里的人们,树林的景致也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点缀着他们的视野。早春生机盎然的浅绿,盛夏浓浓欲滴的深绿,秋季斑斓热闹的红红黄黄——对于那些来自植被贫乏国家的人们,树林变化万千的美景好似一场嘉年华盛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