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崔萍 《乡镇经济》2009,25(6):124-126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期生命周期模型来考察在信贷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在存在农村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否起到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农业投资回报率、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和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农村金融支持的农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农村金融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越低,则农村金融的发展越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3.
王瀛 《特区经济》2009,(2):157-160
农村金融市场是以市场为基础优化资金配置的重要融资场所。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市场化、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过半。利率市场化这柄"双刃剑"早已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大于其他商业银行,更应未雨绸缪、迎难而上、内修外炼,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一、农村信用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劣势分析(一)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性较高农村信用社由于在技术网络、产品创新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处于劣势,中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的7天期回购利率为分析对象,选择从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12月13日的每日数据为样本,采用有效矩估计对三个在国外文献中流行的利率模型:CKLS模型、SV2模型、SV3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CKLS模型不能很好的刻画我国短期利率的动态特征,SV2模型和SV3模型则可以较好的描述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受制于利率市场化问题,我国短期利率的水平效应较之于美国弱很多.  相似文献   

6.
正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市场化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要素市场改革的核心之一,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利率在总量上影响着一国的储蓄、投资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转型、产业调整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加快  相似文献   

7.
非对称信息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渭南市农村金融市场展开调查,探讨了不同主体的借款行为反应.调研结果表明,渭南市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定价偏高,且缺乏灵活性.对此,提出了必须加强市场利率定位管理,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以期改善农村信贷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社区银行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文章基于SWOT模型剖析了社区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信息成本、传导机制和监督环境等三方面优势;在利差收入、揽储能力等两方面劣势;面临市场定位、业务转型、经营特点等三方面机会以及来自负债类产品、资产类产品、互联网金融等三方面威胁,并对社区银行如何更好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开展业务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市场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科学论断,渗透着让利率由市场决定的深邃思想。这对于我国完善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及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市场利率决定理论的本源出发,揭示市场利率机制的内在特征;结合实际分析市场利率机制产生的外生性效应,最后提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政府的金融干预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本文在阐释了政府金融干预行为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层政府的借方替代行为和干扰金融交易双方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和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次贷风险化解:分担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政府力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发放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三农"信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金融机构承担巨大风险,亟待进行风险化解、分担和补偿。应从政策、市场和金融组织自身发展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次贷风险进行分担和补偿,化解农村金融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关键。认清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建立以正规金融为基础、以合作金融为主力、各类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金融抑制根本还在于制度创新。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信贷制度对化解农村金融抑制的效用,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信贷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章文渊 《特区经济》2012,(5):158-162
农村金融体系所面对的是利益明显处于劣势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脆弱的金融体系不利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确定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一个多层次、能够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服务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负债办学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也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面对这一问题,政府、高校及金融机构应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共同规避贷款风险,采取“双主体、多渠道、多方式、多措施”的还贷途径,尽快化解高校“还贷危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久磊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75-178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离不开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地位特殊,分析探究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分析需要,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南方经济》2020,39(5):18-3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冷晨昕  祝仲坤 《南方经济》2018,37(8):107-127
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5年度数据,系统评估了互联网技能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幸福效应。研究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其感到"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高出2.6%。考虑到掌握互联网技能很可能是农村居民"自我选择"的结果,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内生转换模型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技能会通过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谢振忠 《乡镇经济》2009,25(7):113-117
金融功能观提供了一个考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有意义的视角。通过对特定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考察,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是功能缺陷问题,应当按照功能观的改革思路,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