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腐败是目前我国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腐败,呈现出示范性、多元性、直接性和公害性等特点。在目前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行政失职、行政先当和程序违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从立法、司法等多途径,通过体制改革,增强打击力度等多种手段予以惩治,以维护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是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法定职责,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遵循一定的步骤、规则给予行政制裁的一种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实施机关、实施程序、是否收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不仅使行政许可有法可依,也对我国行政机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规范和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行政强制的种类、设定,以及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执行程序均作了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使运输管理行政强制措施既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合法性;同时又符合运输管理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完善公路路政管理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的必然要求。公路行政主体作为公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对公路行政主体的合法性界定是实施公路行政法治的必要前提。依照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分析,公路行政主体应当是指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管理中享有国家公路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我国关于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的重要司法解释。《规定》对审查和认定证据以及对原、被告的举证等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要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所举证据既要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也要能证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具有“法律真实”,但并非要对作出的所有具体行政行为和所有的案件事实都举出相应证据。《规定》还设置了一些举证免责条款,行政执法人员正确理解这些举证免责条款对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和加强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这些举证免责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对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改革现行运政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出台后,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必须按新规定的程序进行,大量新的强制执法文书也亟待出台。执法必须依法,因此,在交通运输部尚未统一出台交通行政强制程序规范和强制执法文书之前,基层如何继续依法开展公路行政执法工作?公路交通专业律师范金国为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定制的高速公路路政强制程序规定及相关文书,本期"就事论法"栏目予以摘录,希望为各地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宏玉 《交通财会》2023,(11):55-56+90
合同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当先签约再履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倒签经济合同的情形。本文从倒签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如何对倒签合同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随之而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不具有可诉性,因为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的具体行动行为;二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确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具有处罚性、行政侵权等内容); 三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必再经复议程序即可向法院起诉的行为。而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行为不具备以上任何一个特征,更不用说同时具备了。 一、责任认定行为可诉性说.混淆了责任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根据行政执法理论,具体行政行为只是行政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行为理论中的问题之一,在各国刑法中都得到普遍认同。但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从宏观角度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加以阐述,从而探求该问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2.
建设领域的贪污腐败现象特别突出,有经济、机制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存在惩治贪污腐败不力的现状,应当通过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改革有关制度、加强监督预防、强化违法惩治等手段,健全我国建设领域的贪污腐败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证据规则从其适用的范围看,可分为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与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保障人权,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打击犯罪。刑事证据规则是否和谐,主要体现在能否恰当地处理原则性规则与例外性规则的关系上。和谐的刑事证据规则不仅有利于证据准确适用,而且有利于诉讼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诱惑侦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侦查走私犯罪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国也在不同程度地适用这一有效方法。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也极易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鉴此,本文分析了走私犯罪案件运用诱惑侦查的条件,提出了走私犯罪案件诱惑侦查中诱饵的设计方案,以及走私犯罪案件诱惑侦查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对我国当前的缉私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古代法观念在法的本体、法的状况、法的价值、政体形式、治国方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选择造成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不同文化土壤培养出了不同的法观念。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公正的标准应当是:第一,最终的调查认定结果客观真实,对行为人的处罚适当对等,且能体现社会文明和人道主义,伸张了正义,恢复了社会心理秩序。第二,法律有事先确定的能够公正解决冲突的规则和明确的可操作的程序;法律的适用能够做到无偏见地严格地适用公开的规则,平等地对待每一方当事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完全统一,是实现法律正义的最佳状态,但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这种完全统一始终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于是正义的救济就成为一个无奈而必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关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运输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铁路运输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上海铁路局在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围绕建成发达的铁路网、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一流经营业绩这四个奋斗目标,探讨如何进一步增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推动上海铁路局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铁路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好管理与服务、安全与效益、投入和产出、把握主线和统筹兼顾等六方面关系,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嫖宿幼女罪是我国97刑法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一个罪名,关于此罪的设定有很多疑问,从是否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否符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保护的法益是否明确,行为人主观状态和犯罪客观要件的构成标准诸方面来分析,笔者认为此罪不应单独成罪,而应与强奸罪中的奸淫幼女行为归于一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