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问题,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作者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就“十一五”期间如何推行这一思路,提出了必须实施有关基本策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九亿农民生存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大事,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出发,研究制约“三农”问题的财政障碍,并进一步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大财政对策.以期从财政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树立城乡统筹观指导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乡关系的失衡十分突出,对解决“三农问题”非常不利。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坚定树立城乡统筹观,调整过去的城乡差别发展思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乡协调发展思路,努力建立城乡统筹的利益分配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社会就业体系、城镇化体系、社会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乡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我国农民的现状决定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难以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的生产,也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民素质低下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前,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专门技能人才;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连续7年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贯彻落实好国家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搞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农”问题作为一项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建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基于此,本文从“三农”问题产生根源入手,找到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为我国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 ,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甘肃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采取综合措施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经济学角度阐明了农民市民化的涵义、农民市民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推进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理论、体制和政策。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选择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发展模式、转化模式;要广泛开辟充分就业渠道;更新认识、创新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因农村市场蕴含着的巨大商机、“三农保险”供给能力优势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决定了国有保险企业必然经由“三农保险”机制服务“三农”。国有保险企业在“三农保险”领域,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经营模式,拓宽范围积极开发适销产品,务卖基础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整合宣传大力提升促销能力等措施,定能提高经由“三农保险”机制服务“三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必然现象。其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面实现现代化之前,“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三农”问题和存在大量农业人口的农村有必然联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总量,使其不再作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阶层而存在;相应减少传统农村的数量,使其发展为具有现代内涵的城镇;适度降低农业的相对比重,使其不再是社会的主体产业。而这些都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三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而言,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结构升级、改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型、发展林业经济。对农村而言,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能够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对农民而言,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然而,开发生物质能有可能增加对生产资料的竞争,增加相关农林产品价格的波动以及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而降低生物多样性,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要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局部性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在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而加剧了南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的“三农问题”。这一具有美国特色的“三农问题”在南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其最终解决仍主要得益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完成。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视角,研究村民自治问题是近三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研究,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成因研究,深化村民自治的对策研究,关于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等,且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新形势下,加强开展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证比较研究.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研究和制度创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大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还很低,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养老保障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推进其建设几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构农村土地信托制度 破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信托是土地流转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权益的维护、农村的稳定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增加农业投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构建良好的农村土地信托法律制度,才能对破解“三农”难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一个是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化;一个是推进城郊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集中化。农民变成真正的市民需要有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能在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宅,家属能在城市居住;三是能够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放弃两个权力:一是农村耕地的承包权,一是宅基地的使用权。实现这“三保障、两放弃”的农民才是真正的城市化的农民,实现“三保障、两放弃”后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一步深化了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认识,具体揭示了城市化与“三农”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总结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误区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三农”问题突出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化和“三农”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容量的扩张,失地农民问题由此而生。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就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探索出路,防患于未然,归根结底,也就是要首先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运用“迂回战术”,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即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缩小农村,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又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制约.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外部环境,尽快改造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以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努力培育一批农村合作人才,并坚持新型组织与原有组织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