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③侧殖吸虫病(Asymphylodorasis) 【病原】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ca)及东方侧殖吸虫(Oricentotrema sp.),隶屑于独睾科(Monorchiidae)。虫体较小,卵圆形,体表披棘。口吸盘略小于腹吸盘,后者位于体之中部略前,前咽不明显,咽椭圆形,食道长,分叉于腹吸盘的前背面,肠支盲端止于体之近末端。精巢单个,长椭圆形,位于体之后1鹰部分的中轴线,阴茎披小棘,生殖孔开口于体左侧中线附近。  相似文献   

2.
6、由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1)鱼蛭病(Piscicolaisis) 【病原】尺蠖鱼蛭(Piscicola geometrica),体形窄长,圆柱形,体长约2—5cm。体由32环节组成,前吸盘占3节,后吸盘占7节。前后吸盘位于虫体两端,后吸盘较前吸盘为大。体色常随寄主的皮肤颜色而变化,一般为褐绿色。在前吸盘背面有2对黑色的跟点;口位于前吸盘腹面的中央,口内有管状多肌肉的吸吻,能伸到体外吸取鱼血,吻以后通到短的食管嗉囊、胃和肠,肛门开口在后吸盘基部的背面。血液五色。肌肉组织发达,虫体可以伸缩,静止时,虫体伸直.仅用后吸盘吸着于鱼体或植物上,运动时,作尺蠖状爬行或迅速游泳。  相似文献   

3.
糖槭蚧雌成虫介壳为圆形,直径4.0~6.0毫米,呈黄褐色;雄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翅展33.5毫米呈桔红色。糖槭蚧的卵为长椭圆形(长0.2~0.3毫米),白色发亮后变红褐色,附有少量蜡质白粉。  相似文献   

4.
(2)常见复殖吸虫病 ①血居吸虫病(Sanguincoolsis) [病原]血居吸虫(Sanguinicolaspp),寄生于多种淡水鱼及海水鱼的血管内。我国危害较大的龙江血居吸虫(Slungensis),寄生于鲢、鳙、鲫、草鱼、团头鲂;成虫扁平、梭形,前端尖细,大小为(0.26~0.85)μmX(O.14-0.25)μm,体被很粗的棘及刚毛,口孔在吻突的前端,下接不很直的食道,在体1/3处突然膨大成4叶肠盲囊,没有咽;精巢8-16对,位于卵巢前方,输精管沿正中线向后,至卵巢后方左侧,作二三折叠而达雄性生殖孔;卵巢蝴蝶状,卵呈橘子瓣状,在大弯的一边有1短刺。寄生于团头鲂的鲂血居吸虫(S.megalobranme)的肠盲囊呈梨形或圆形,精巢18~22对。  相似文献   

5.
<正>②内部构造a、体壁由角质层充满体腔液,起支持功能作用。真皮层和纵肌层组成,与消化道等内脏之间的空隙为假体腔,内斤可将肠道吸收的营养物送至虫体各处,在生理上有类似循环的作用。b消化系统口通常位于虫体顶端,有些种类有唇,下接食道,有的食道前段膨大成球状,叫肌肉球;有的由前肌肉部与后腺体部组成;有些线虫在口与食道之间有口囊、咽等构造。有的食道与肠联结处有胃、胃盲突和肠盲囊等;肠分中肠和直肠,开口于尾端腹面的肛门;少数种类的直肠萎缩.肛门封闭;雌虫肛门单独开口,雄虫则与射精管相连成泄殖腔。  相似文献   

6.
一、病原与生活史双穴吸虫病又称复口吸虫病、白内障病。双穴吸虫隶属前口目,双穴科。虫体分体部和尾部。在水中静止时,呈“丁”字形,并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游动。体部表面密披小刺。成虫寄生在水鸟的肠内,虫卵随粪便落入水中,约经三个星期左右(随水温而不同)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  相似文献   

7.
藻体微小,褐色;匍匐丝体生于宿主皮层细胞间,细胞长10—25微米,宽7.5—12微米;直立丝体生于匍匐丝体上,延伸到宿主的体外,长可达450微米,细胞长10—25微米,宽12—15微米;无色毛生于直立丝体的顶端,细胞长6—30微米,宽7—10微米,毛基部有生长细胞4—8个;色素体盘状或条状;单室孢子囊不清;多室孢子囊,多列,形状不规则,棒形,纺锺形,长38—55微米,宽18—22微米,有柄细胞2—5个。  相似文献   

8.
<正>6.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称双穴吸虫病。【病原体】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目前我国引起疾病的复口吸虫有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hupehensis)、倪氏复口吸虫(D.neidashui)和山西复口吸虫(D.shanxinensis)3种。【流行与危害】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鸥鸟,卵随鸟粪进入水体中,孵化出毛蚴,钻人椎实螺中发育形成胞蚴和大量尾蚴。  相似文献   

9.
正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越冬。越冬成虫于第2年4月中旬咬穿金银花枝干表皮,出孔危害;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成虫。成虫交配后产卵于粗枝干的老皮下。卵孵化后,幼虫开始向木质部内蛀食,造成主干或主枝枯死。折断后蛀道内充满木屑和虫屎。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5~15毫米,体黑色,头顶  相似文献   

10.
栗实象甲又名板栗象鼻虫,是危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在我国各主要板栗产区常有发生。 一、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0.8厘米,头部黑色有一长管;身体背面黑褐色,上有由白色鳞片组成的横向带纹,足上也披有白色鳞片。老熟幼虫体长约1厘米,乳白色,无足,头黄褐色,虫体多横向褶皱,略呈“C”形弯曲。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贝尼登虫的生活史 虫体扁平,成虫体长在5.0-11.6mm,5.4mm以上为成熟个体。因为吸附在宿主的体表,故前端有2个吸盘,后端有1个圆形的固着盘。成熟卵的形状为四面体,一端有长丝。成熟个体分批产卵,每次产卵量为50-200粒。产出的卵在海水中漂浮  相似文献   

12.
鱼类头槽绦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病原体鱼类头槽绦虫病的病原体是九江头槽绦虫,隶属于头槽科。虫体带状,体长20—250mm。头节有一明显的顶盘和2个较深的吸沟。精巢球形,每个节片内有50—90个,分布在节片的两侧。阴道和阴茎共同开口在生殖腔内。生殖腔开口在节片背面中线后1/3的任何一点上。卵巢双瓣翼状,横列在节片后端1/4的中央处。子宫弯曲成“S”状,开口于节片中央腹面,在生殖孔之前。卵黄腺比精巢小,散布在节片的两侧。  相似文献   

13.
法国厚叶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70厘米,叶宽8~10厘米,全体被白色稀疏蛛丝状毛。根深长,长20~25厘米,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叶柄短、呈淡红紫色;叶片线状披针形或广倒披针形,先端钝,基部狭窄,边缘具规则的羽状深裂,裂片三角状。头状花序直径4~5毫米,葶比叶片较长,绿色或淡红紫色,顶端被蛛丝状毛;总苞片3层,外面两层卵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2~3.5毫米,内面一层窄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中部宽1~2毫米,先端紫红色,有短角状突起,边缘窄白膜质,光滑或  相似文献   

14.
黑鳃金龟甲又名华北大黑金龟甲,属鞘翅目,金龟甲科。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2毫米,宽8-1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0节,鳃片3节,黄褐色。鞘翅长椭圆形。每鞘翅有4条明显的纵肋。前足胫节外侧3齿,内有方距1根。臀节外露,背板向腹下方包卷。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病原 为鲤长棘吻虫,属长棘吻科,寄生于鲤鱼肠中。雌虫长19—28mm,雄虫为8.4—11.5mm。吻细长能伸缩,生有吻钩12纵行,每行有吻钩20—22个,腹面的吻钩大于背面的。身体前部狭窄,形如颈,外披长刺,体刺排列不规则,吻鞘细长,吻腺极长,盘转曲折,几乎布满身体前部的空间。雄虫精  相似文献   

16.
正山茶花上常见的介壳虫主要有红蜡介、吹棉介、糠片盾介、茶褐圆介四种。红蜡介雌成虫介壳蜡质坚厚,先呈玫瑰红色,后呈紫红色,直径3~4毫米,顶端脐状,周缘瓣状,有四条白纹。一年发生一代,一般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为幼介大量上梢为害的高峰期。吹棉介雌成虫橘红色,椭圆形,长5~7毫米,背面隆起,全体密生小黑毛,背有白色蜡质物。产卵时分泌白棉状蜡丝,腹部附白色蜡质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14~16条。每年发生2~4代,各虫态均可越冬。4~6月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涡虫纲动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中唯一的一类营自由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大小、栖息环境多样。涡虫纲共有11个目。在我国已有记载和研究的有4个目,即单肠目(棒肠目Rhabdoco-。eda)、三肠目(Tricladida)、多肠目(Polycladida)和切头目(TemnocePhaloda)。本文就我国涡虫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一、单肠目 单肠目多数生活于海水中,少数为淡水种类,极少数生活于潮湿的土壤中。体小的不到1毫米,大的可达10毫米。具有一单囊状的肠。1934年,杜增瑞〔1)报道了北京清华园内采得的6种淡水种类,对其外部形态作了描述,这6种分别为;狭口涡虫属的  相似文献   

18.
鳃尾类全部营寄生生活,身体扁平,头胸部背面有宽大的背甲,腹部不分节;小颚在成虫时变为吸盘,有2只大复眼;胸部有游泳足4对。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的只有鲺属。一、病原与其特征鲺属种类,隶属鳃尾亚纲,鲺科,有十数种。常见和危害较严重的为日本鲺。日本鲺活体时甚为透明,呈浅灰绿色,  相似文献   

19.
二、养殖阶段病害1、棘头虫及毛细线虫病[表现症状]棘头虫主要感染黄鳝后肠,虫体呈白色.长度0.5—1cm.其中50g以下鳝苗寄生较多.寄生虫体数量从十余条到几十条.棘头虫吸收寄主营养,使黄鳝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降低饲料的利用率,使饵料系数上升。严重感染时,还造成肠道堵塞及肠穿孔。  相似文献   

20.
草茱萸Chamaepericlymenum canadense(Linn.)Asher.et Graebn.F1.Nard.Flachl.(1898)539;Chang in Bull.Bot.Lab.Northeast Forest Inst.(1979)No.41;Cornus canadensis.Linn.Sp.Pl,(1753)117.属山茱萸科(Cornaceae)的多年生草本,全株疏生白伏毛。根茎木质化,长而细弱匍匐生长,多分枝。地上茎直立,常分成2枝,高6—20厘米,基部有3—5对褐色小苞叶。茎上具2—3节,下部节上有茎叶脱落遗迹,上部节上成对着生小形茎生叶,茎生叶长约10—15毫米,宽7毫米,无柄或有小短柄。有的个体在一侧有2个同样大小的茎生小叶片,似二出复叶状。小形茎生叶绿色,叶脉明显。茎端通常着生6枚叶片(有时为3或4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