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利用一组南方省份农户和政府部门的访谈资料,分析了南方干旱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考察了农户和政府对水稻干旱的处理策略。研究显示,农户采取了更多的“事前”干旱风险处理策略;其处理策略是有效的,但是受到了小农户资源的限制;政府为缓解大的干旱影响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地应对局部多发的“小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文韬 《中国农史》1993,12(1):93-104
本文首先探讨了商丘地区两千年来旱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干旱的周期性、干旱的季节分布规律,以及连年干旱的频率等问题,为防旱治旱提供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原地区防旱治旱的历史经验,以资借鉴。最后对商丘地区的抗旱治旱问题,提出了几项关键性的措施。认为采用抗旱作物和耐旱品种、搞好种子处理,充分发挥农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搞好抗旱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实行抗旱播种,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层贮水,从而使蓄墒、保墒、用墒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防旱治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去分析采用农田管理适应措施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措施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显著刺激了农户增加农田管理措施强度(增量性的适应措施),同样,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也显著提高了生产风险,但是影响程度在采用与未采用农田管理适应措施之间有显著差异;资金、技术及物质支持的抗旱政策对采用农田管理措施有显著的激励效果,而因灾情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和来源的局限性则限制了其发挥预期正向效果;农田管理适应措施的采用显著地降低了极端干旱事件引致的生产风险;农户年龄、教育水平及土壤质量等农户和地块特征也显著地影响了农户的决策行为和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山西林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山西省近50年(1959~2008)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降水量系列资料,研究了山西干旱气象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走访了山西省九大森林经营管理局,调查了干旱对山西林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生产上多年来抗旱的经验,探讨了林业生产上应对干旱的有效措施即抗旱节水造林技术,以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特大干旱和灾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03,(23):56-57
干旱是我国各类气象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水剂的使用正是旱作农业生产节水措施之一。一、保水剂的功能1.保水。使用保水剂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中渗入保水剂后,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其对适应措施采用的影响可能会有差异,但相关实证研究很少。为此,本文基于全国9省3000多户农户的大规模实地调查开展了统计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低收入农民对极端干旱事件更敏感;认为干旱更严重的农民更有可能采用相关的适应措施。在认为干旱更严重的情况下,富有农户更倾向于采用投资成本较高的工程性适应措施;而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采用投资成本较低的农田管理措施。这说明政府在加强农业部门适应能力方面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尤其要关注贫困农民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水稻干旱的解决途径探讨——对政府部门、科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中国南方水稻种植面临的干旱问题,报告对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户调查的简况、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以及农户采取的抗旱措施,同时比较了各有关方面对干旱解决途径的看法,为解决中国南方水稻干旱问题,提出建议:加强中国南方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管理、关注耐旱水稻品种的培育、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苍溪县国家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苍溪县的干旱特征,总结了干旱对种植猕猴桃的危害,并阐述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供猕猴桃种植户参考,希望对缓解干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农户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干旱发生的频率愈来愈厉害了,而我们对付干旱的能力却愈来愈脆弱,这已经折射出我国水利建设的战略出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时候了。实际上这些年我国的水利投资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避免发生渔业安全事故,特制定渔业安全生产指导技术措施如下。一、干旱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持续干旱会导致养殖水源缺乏、水质变差,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暴发病害、泛塘等事故。水源缺乏时,水位过低也会影响水草的生长。结合生产实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农业干旱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解干旱的基本含义出发 ,分析了四川盆地干旱的类型及分布、四川干旱成灾特点和危害、形成四川盆地干旱灾害的因素及其成因 ,探讨了干旱的危害程度既受天气背景的影响 ,又与人类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四川地区的抗旱减灾应采取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重的方针 ,即结合大型水库屯蓄、水土保持、农田水利、作物调整、灾害预警和社会化服务等措施消减灾害。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江苏南部洪涝、北部干旱,使水产养殖损失巨大,为减灾及下半年、明年弥补灾害损失,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干旱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阐述了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为明确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概况,便于把握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问题。[方法]通过气象、遥感、统计3类数据,以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我国农业干旱灾害监测、评价及预警、灾害时空格局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文献,了解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概况,分析农业干旱的基础和困境,明确国内农业干旱灾害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阐述未来农业干旱的研究重点。[结论]基于气象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最为系统,时间序列跨度长、空间分布范围广,在监测、预警、评价和格局分析等方面都有细致的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主要以监测和灾害评价为主; 基于统计数据开展农业干旱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损失评价方面; 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在逐渐增多,在监测、预警、评价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农业干旱研究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的系统性、研究内容和发生机理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夏秋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少雨,且气温居高不下,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关键是近年稻田综合种养规模空前发展,持续的干旱天气给稻田中鱼虾的生长、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势必影响稻田综合种养的成败,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旱抗旱技术措施,确保稻田鱼虾安全。一、广泛开源节流,确保稻田用水需求稻田综合种养存在水位浅、升温快、病害扩展迅速等诸多缺陷,所以在养殖中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初全国大范围干旱,对春耕以及夏季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国务院启动应急方案确保农产品有序生产;4月,经济危机使得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一些问题,国家出台25号文件提出8条措施,确保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受益。在以上措施的作用下,2009年整体农产品形势较好,农民经济收益有所提高,农村改革显现成效。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幅好于预期达到6%,农民工收入增幅达到9.2%。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并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示范,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乃至全国工业基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嫩江流水系和森林资源分布以及干旱洪水发生的基本情况,针对嫩江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有 出了当前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业建设,根治嫩江患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柞蚕二化一放养殖期,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因此,高温干旱是柞蚕生产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就高温干旱对柞蚕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生产者在发展柞蚕产业中,克服对蚕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灾情统计数据与干旱指数间的数量关系有利于量化旱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 文章针对1980—2019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干旱受灾率,通过H-P滤波从中提取了气候灾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计算的区域干旱强度和局部干旱强度,构建了气候灾损对不同月份干旱的响应关系,并探求了关键致灾因子与大尺度大气—海洋环流指数的可能联系。结果 (1)近10年,研究区的气候灾损呈现出较低强度;(2)研究区的轻度及以上干旱年景易发生在ENSO暖事件年份;(3)气候灾损与区域干旱强度的线性关系更为显著,其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夏季干旱的致灾性更高,其中7月份为多数省份的旱灾影响关键期;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吉林和辽宁,近10年关键期的干旱强度呈现上升趋势;(4)研究区关键期的区域干旱强度均存在着2~3年的振荡主周期;(5)前期环流指数构建的多元线性模型对关键期的干旱强度有一定的模拟能力,特别是Nino海温、南方涛动、北极涛动等因子被筛选为关键前兆信号。结论 该研究明确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旱情的关键致灾因子及其与环流信号的联系,为区域干旱监测及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