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冬放鱼种主要有以下优点: 1、冬季温度低,鱼类活动能力弱,鳞片紧密,因此在捕捞、拉网、运输与放养的环节中,不易受伤。鱼种死亡率低。 2、冬季病菌繁殖和生长较慢,鱼生病较少,大大减少了病菌感染机会。 3、早放鱼种能够让鱼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可提高鱼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鱼种的放养,决定鱼种成活率和商品鱼的回捕率,也决定着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故把好鱼种放养关尤为重要。 1、鱼种要冬放。冬季是成鱼捕劳和收获季节,鱼塘也空闲出来;另外,冬季水温低,病菌少,鱼种鳞片紧凑,活动弱,操作运输不易  相似文献   

3.
<正> 盐碱地区池塘水质复杂多变,矿化度高,营养盐类缺乏,水质清瘦,三毛金藻所分泌的毒素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鱼病突出。加之养殖管理技术尚不完善,对盐碱池塘特有鱼病害的防治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将影响盐碱地的渔业开发。对其病害的防治主要应采取以防为主:①鱼种放养前,用漂白粉和石灰彻底清塘;②鱼种在拉网、运输和放养过程中,操作要小心谨慎,以免鱼体受伤,不用伤病、不健康的鱼种;③鱼种放养时要经药浴浸  相似文献   

4.
<正>部分河蟹养殖户常通过远途运输购买幼蟹作放养苗种,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蟹种下塘7~10天后大批发病死亡的现象,而自育幼蟹就近放养的塘口这种现象一般不会发  相似文献   

5.
<正>1、鱼种的选购。首先要看鱼种是否经过检疫部门检疫,是否取得检疫合格证。其次要看鱼种锻炼得如何。鱼种出售前,要经过拉网锻炼。锻炼后的鱼种,鱼身较滑,鱼种体质增强,也容易运输,放养不易死亡。判断方法:选购时只要用手摸一下鱼体,或抓一下鱼种会很容易滑掉,反之,鱼种锻炼时间不够长,鱼  相似文献   

6.
<正>一、鱼种放养鱼种放养以冬放为主,春放为辅,选择无病健康、规格适中的鱼种。投放鱼种时要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在拉网运输过程中要精心操作,尽量避免鱼种机械损伤,下塘前,用5~8毫克/升威力碘或3~5%的食盐水对鱼种进行浸  相似文献   

7.
<正>放养前把好消毒关。①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生石灰可杀死野杂鱼,中和酸性,改良水质,稀放营养素,提高pH值,使水体呈微碱性。②苗种消毒。鱼种经过捕捞、运输难免受到污染、损伤和带有病菌,  相似文献   

8.
<正> 提高鱼种放养质量是池塘高产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握好以下关键四点。一、放养时间 冬至后惊蛰前是最佳投放鱼种时间,此时水温都在5℃—12℃,有利鱼种捕捉运输和放养中的分拣挑选。但宜选择晴天操作,遇雨雪风冻天气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种,影响下塘鱼的成活率。二、选好鱼种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优质的鱼种,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明亮,拿在手中跳动激烈,在  相似文献   

9.
<正> 早春水温低,鱼儿不易生病,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但鱼种规格多大合适,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来确定。一、青鱼最好放养尾重0.25—0.75公斤或0.5—1公斤的2龄鱼种。这种规格的青鱼能大量摄食螺蚬,生长快,年底出塘时平均尾重可达1.5—2.5公斤,甚至2.5—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每年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是淡水鱼种放养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气温低,水质比较稳定,鱼种体质好。冬季,在投放鱼种期间,常因养殖户管理不善造成鱼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翌年生产效益。因此,为防止越冬鱼种死亡,要求养殖户把好以下“五关”。  相似文献   

11.
<正>在水温5℃左右时最适宜放养鱼种,此时鱼的鳞片紧密,捕捞、运输不容易损伤,可提高放养成活率并减少鱼病的发生。在鱼种下塘前和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放养前准备1.清塘消毒。冬季排水捕鱼干塘后,进行冰冻曝晒,杀灭大部分病菌及虫害,并清除塘底过多淤泥,因淤泥过多,酸碱度不适,易造  相似文献   

12.
鱼种,是养殖户养鱼的基础,不放养鱼种,就无成鱼收获。因此,别小看鱼种问题。在冬季,由于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所以,一般都选择在冬季放养。同时,鱼种早放、早开食,生长时间比春放增长,产量提高。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说说冬季鱼种的挑选、运输和放养要求,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有许多病菌和寄生虫能适应低温环境,并大量繁殖,常能在短时间内导致鱼类发病或死亡。因此,冬季鱼病防治决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鱼产量。一、发病原因:1、池塘环境条件差,水质受污染,日常管理不当,常会引起鱼类发病。2、鱼塘底泥较厚,在清整消毒时不彻底,残存在池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常在冬季适宜条件下继续繁殖生长、传播和寄生鱼体上。3、粪肥和下塘的鱼种消毒不严,会把一些病原体带入鱼塘,易使鱼类患病。4、鱼种在放养时,由于拉网、运输等操作不当,加之气温低,使鱼  相似文献   

14.
鱼种消毒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根据鱼的体质强弱、水温等情况,用各种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通过采取浸洗鱼体、全池泼洒等措施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达到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而且是成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否则,将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鱼病,严重时可导致鱼种大批死亡。所以鱼种放养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在山东地区,冬季鱼种放养死亡率比其它季节偏高,这不仅给渔民朋友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大大影响了来年的养殖计划和成本。究其原因,与越冬期间放养鱼种操作不当和日常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影响鱼种放养及越冬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呢?1.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不当,易引起鱼体鳃部、体表等部位的损伤,严重的直接可以造成伤亡,鱼种抗应激能力也会  相似文献   

16.
鱼种投放可在冬、春两季进行,但以冬季投放为佳,“冬至”至“立春”之间是鱼种放养的最佳季节。因为这段时间天气柔和水温较低,水质稳定,鱼的活动能力弱,鱼种体质坚实,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因鱼市低迷,不少池塘养殖户反映效益不理想,但仍有不少养殖户取得了丰收。而其中不少人的养殖经验和管理水平都和他们差不多,为何有此落差呢?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此笔者结合鱼种放养过程中经常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提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在同一地方购买鱼种 如果池塘放多地方的鱼种,因它们以前生存环境不一样,它们身上所携带的寄生虫、病菌的品种和数量也不同。并入同—个池塘后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大,生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病情也更趋于复杂化,增加了药品的支出。 2、要尽量买优良纯正的品种优良品种的鱼饲料转化率高、生长迅速、病害少。实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怎样投放鱼种 冬春季节是放养鱼种的有利时机,尤以冬放最为适宜,因为鱼种经过一个冬天的环境适应,来年开春一个转暖便可大量采食,生长速度快,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一)放养水温。投放鱼种时,池塘水温以5℃-10℃较适宜。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拉网、运输、下池鱼体不易受伤,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我县梅林镇陈某,一口3亩鱼塘,2004年3月20日放养16—20cm草鱼种2100尾,5月6日后开始出现死亡,以后每天死鱼20—30尾。病鱼特征:鱼体乌黑,病鱼行动缓慢,独游不吃食,鱼体肉眼可见少数虫体,鳃丝腐烂带泥,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后用药:①敌百虫1ppm全池遍洒;②连续两天1ppm漂白粉全池遍洒与内服杀菌药物三病宁,第四天死鱼减少,鱼病基本得到控制。分析原因主要没过以下五大关:一、清塘消毒关:该塘5—6年没有清除过塘泥,塘泥20—30cm厚,鱼种放养前池塘消毒不彻底。二、鱼种消毒关:年初,干旱少雨,鱼种放养晚,水温高,鱼种拉网、运输过程损…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种放养 放养前应把流水池洗刷干净,并用漂白粉消毒,使池水呈2毫克/千克浓度。下药后应堵住进水口,使药液在池中浸泡24小时以上。放养时,打开进水口,让流水冲淡池中药液浓度,待池水交换1次以上后,方可放养鱼种。鱼种放入流水池前用2%的食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