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谷9号     
《致富之友》2005,(3):46-46
品种特点:生育期110—115天,株高约160cm,穗长25—30cm,单穗粒重15—20g,纺锤穗型;黄谷黄米,米质适口性好.出谷率约82%;一般亩产300—340kg.具有亩产400kg以上的增产潜力;适宜无霜期135天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节本增效等优点.尤其在一季的冬水田,增产优势尤为突出;我县从1996年引进这项技术,每年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冬水田示范推广达1350hm^2,平均产量7305kg/hm^2,较对照增产945kg,增产14.8%;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水稻因气温低、成秧率低、产最低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宜城市10户省级渔业科技示范户完成了测产验收,测产显示,科技进村入户效益显著。此次验收总面积212.5亩,总产量达到12.05万kg,实现总产值66.7万元,平均亩产达到567kg,平均亩产值3140元,与前三年相比增产19750kg,平均每亩增产93kg,共增收14.2万元,平均每亩增收668元。示范户户平增产23%,增收1.42万元。通过渔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广应用渔业新技术,10户示范户共节本增收15.3万元,户平节本增收1.53万元,远超过省政府提出的增产10%、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和稻田养殖设施,可适当安排农田(或养殖稻田)套种优质饲草(多花黑麦草)喂鱼,是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安排茬口、科学栽培则是提高种草效果的关键。实践证明,利用养殖稻田轮作牧草养鱼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可根据养殖鱼食草习性和食量保证青饲料的供应,节约精料50%以上,一般亩增产鱼80—150kg以上。现将该模式养鱼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一、鱼种培育 1、鲫鱼作为主养品种模式:亩放优质夏花鱼苗3000—4500尾、花鲢夏花500尾、白鲢夏花1000尾、武昌鱼夏花200尾、南方大口鲶20尾。投喂全价颗粒料,亩产量可达到500kg以上,其中鲫鱼产量在300kg以上。 2、鲫鱼作为套养品种模式:鱼种池中亩放夏花鱼苗300尾左右,可亩增产20kg。  相似文献   

6.
正半旱式稻田养鱼,是在我国著名土壤学家、西南农业大学侯光炯教授创造的水稻"半旱式栽培法"基础上,结合稻田养鱼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耕作制。实行这种耕作制,稻田不犁、不耙、不中耕、不施肥、不用农药,即能达到显著经济效益,又能改造烂泥、冷浸、深脚田。这种耕作制还有相当的灵活性,可以有所偏重。欲保证稻谷增产,达500kg以上,鱼亩产一般在100~150kg;欲达鱼亩产250kg左右,则采用早稻,亩产亦不低于  相似文献   

7.
池塘鱼鸭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池塘鱼鸭混养是渔牧结合综合养殖模式之一。通过形成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既充分利用了水面,又增产降耗,养殖效益非常显著。这里主要介绍鱼鸭混养亩产成鱼350kg 以上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一是套放鳜鱼、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尤其是养蟹水面,这些套养品种可摄食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虾,每亩仅增加20—50元的苗种费用,不再增加其它投入。一般亩套养5—8cm的鳜鱼10—15尾、或150g/只的幼鳖5—8只、或10cm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每亩可增产成鳜5kg、成鳖2—3kg、黄颡商品鱼25kg左右,可增加效  相似文献   

9.
<正> 一、鱼种培育 1、主养草鱼种的放养模式:亩放优质草鱼夏花4000尾、花鲢夏花500尾、白鲢夏花1000尾、鲫鱼夏花200尾。投喂草鱼全价颗粒饲料,亩产量可达到500kg以上,其中草鱼产量在400kg以上。 2、套养品种模式:鱼种池中亩放夏花鱼苗100尾左右,可亩增产15kg以上。 二、成鱼养殖 1、主养草鱼的放养模式:亩放尾重150g左右的优质春片鱼种400—550尾、200g花鲢鱼种50尾、200g以上的白鲢鱼种200尾、80—100g鲫鱼鱼种100尾、30—50g鲤鱼种200尾、南方大口鲶夏花鱼苗30尾。投喂草鱼全价颗粒饲料,亩产量可达到600kg以上,其中草鱼产量在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新茬种植,一般比连作增产20%以上,最高增产可达40%。花生连作有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11.
<正> 稻田套养南方大口鲶,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发展稻田养殖南方大口鲶,可使粮食增产5%以上,且每亩可新增大口鲶成鱼30—40kg,其他成鱼75—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整年度气温不高,北风多、南风少,有利于螃蟹养殖。全国总体形势是河蟹产量高,整片区的亩产100kg以上,高的达亩产175kg,规格大,上市规格在150-190g,虽然价格不高,但养殖户效益尚可。而洪湖的情况是规格相对可以,达150g以上的养殖户不少,但产量不理想,一般在50-75kg,有的甚至只有15-25kg,达到100kg以上的不多,若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期试验和大面积应用表明,施用含氮索46%的尿素1kg或含氮素17%的碳铵3kg养鱼,其效果相当于80kg-100kg牛粪或青草,对鲢、鳙施尿素或碳铵比不施的要增产40%以上。其养殖效益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3月起,我们选择河蟹养殖池塘2口,35亩,实施套养2季青虾仔虾对比试验。亩均获商品河蟹67kg,产商品青虾56.4kg,其中套养春季幼虾亩均增产规格为260-300尾/kg商品青虾22.6kg,套养夏季仔虾亩均增产规格为220-280尾/kg商品青虾33.8kg。现将技术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加州鲈个体大,生长快,适合密养高产。近年来,加州鲈的养殖技术不断成熟,目前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为500kg~1000kg,高的达2000kg以上(广东佛山主产区)。现将加州鲈池塘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我市申报韵“黄颡鱼稻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南通市科研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不但年均每亩收获无公害稻谷500kg以上,而且增产黄颡鱼100kg以上,增加收益1.500元以上;不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轻农田面源污染,而且降低生产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选育和推广良种,是一项投资少、耗能低、经济效益高的农业增产措施。1982年国家表彰的重大科研成果中,获得1亿元以上经济效益的有6项,其中种子占4项。农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是很显著的。在同样生产条件下,选用良种,一般可以增产20—30%。据黑龙江省近四年来的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选育和推广良种的经济效益,投资1元,可以收获10元。 1978年以来,全省县以上种子公司每年供应良种8亿斤,良种播种面积3,000多万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养鱼的稻田里合理追施化肥,既可使水稻增产,又能培养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以供鱼类摄食,施用化肥的数量与种类要合理,应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通常每亩施尿素4~5kg或硫酸铵5~7kg,施过磷酸钙3~5kg。因氨水对鱼类有杀伤力,一般不作稻田养鱼的追肥施用,追施化肥时排浅田水,使鱼集中到鱼沟和鱼溜中,然后  相似文献   

19.
初议减少旱灾的若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志清 《水利经济》1991,(3):58-61,69
(一) 提高抗旱能力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占耕地面积不到一半的灌溉面积上,生产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3,生产棉花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4,累计增产粮食1.55万亿kg,增产棉花62亿kg,增产油料187.5kg,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旱灾仍然频繁发生,依然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资料统计,1950~1986年(缺1967~1969年)全国旱灾受灾面积超亿亩以上的有20年,其中1971~1986年16年间出现了14年。特别是70年代以来,旱情日益发展,成灾率急剧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施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可提高秧苗素质及水稻产量;小区试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的早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2.6~46kg,增产4.3%~9.1%,晚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1.3~28.9kg,增4.6%~6.1%,增产效果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全年可增加纯收入96元/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