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别名:赤斑病、红斑病、腹甲红肿病、气单胞菌症。2.病因: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是该病病原之一,也有人认为该病为病毒引起,也有人认为存在其他病原体。常因捕捞运输、撕咬或池底堤岸粗糙使腹部受伤病原体感染而导致该病发生。3.症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斑,重者溃烂,露出骨甲板;背甲失去光泽,有不规则的沟纹,严重时出现糜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口鼻发炎充血,舌呈红色,咽部红肿;肝脏呈紫黑色,严重淤血,肾脏严重变性,血管扩张,甚至出血,肠道发炎充血,内无食,病鳖停食,反应迟钝,常一动不动地躺在池塘斜坡、晒台或食台上,极易捕捉,该类鳖一般2—3…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正> 湖北省荆州市读者韩庆来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最近鳖池中的病鳖出现下列症状,颈脖充血红肿,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舌尖、口鼻出血,请问该病应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 龟鳖“红脖子病”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4—6月份为流行盛期,在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此病往往流行期持续到10月份中旬。其症状是:病龟鳖咽喉和颈部肿胀、充血发红,以致颈部不能缩回甲内。腹甲有红斑,皮下充血,周身水肿,严重时眼睛混浊失眠,舌尖出血。病龟鳖背甲失去光泽呈暗黑色,反应迟钝,不摄食,多数病龟鳖在上午、中午晒背时死亡。此病对龟鳖危害很大,常给养龟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这种病怎样进行防治呢?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症状特征:病鱼体表肿胀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张开似松果状,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用手轻压鳞片,鳞囊中有液体渗出,随之鳞片脱落,后期腹部肿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有的病鱼伴有鳍基充血,眼球外突;有的表现为腹部膨胀,腹腔积水,反应迟钝,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5.
<正>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它病程长且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病鳖吃食正常。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鳖脚面腐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组织坏死,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  相似文献   

6.
<正> 甲鱼爱德华氏病一般发生在稚幼鳖阶段,尤其是控温养鳖的温室内稚幼鳖极易暴发此病。具体表现为鳖腹甲尾部发红,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停食。病鳖频繁冒出水面透气,且时间较正常出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三月中旬,温棚里13#、16#、17#三个鳖池的幼鳖接连患病并出现死亡。病鳖颈部、四肢、背甲发生溃烂呈腐皮状,背甲、裙边、腹甲上长有1个或多个黄豆大小的疮块,内有豆腐渣样的腐生物质。笔者认为此乃是疖疮腐皮的并发症。随即就用了土霉素、红霉素及呋  相似文献   

8.
<正> 背甲无光泽,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经常爬在岸上或饲料台上呈睡眠状或半睡眠状。严重时鳖极度瘦弱、贫血,体力衰竭而死。(2)病原体:是鳖锥虫(Trypanosomatrionyxis Chaiet chen,1990)。(3)危害与流行情况:鳖锥虫寄生在中华鳖的血液中,通常不断的颤动和扭动,依靠血液中的营养而生活。锥体虫大量寄生稚鳖、幼鳖和成鳖造成贫血或极度贫血,其他的危害作用,尚不很了解。据报导水蛭寄生是此病的传播媒介。一年四季均可在鳖血中发现锥体  相似文献   

9.
<正>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几年发生并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且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传染疾病。病鳖外部症状不明显,一般体表发白,特别在腹甲部,呈失血状态;解剖后可见肝脏肿大,土黄色或灰白色,胃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甚至穿孔,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肠道糜烂出血;一般鳖  相似文献   

10.
<正>甲鱼养殖是石家庄市渔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市养殖面积达3200余亩,年产商品鳖1500多吨,产值1.3亿元以上。本土品种中华鳖品质优良,具有明显的三黄特征,既背甲黄、腹甲黄、脂肪黄。为保护开发这一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该病主要危害150g以上规格的个体,发病初期,鳖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鳖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道无残留物,有些病鳖腹腔有积水。该病传染性强,一经发病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蔓  相似文献   

12.
<正> 8、白眼病(红眼病、眼部发炎充血病)(1) 病状:病鳖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然而眼睛内部的炎症依然存在。患病后的病鳖、病龟常用前肢摸擦眼  相似文献   

13.
<正>一、病害防控1.鳃腺炎病(1)主要症状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甲鱼有的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但体表光滑;有的腹甲上有出血斑。运动迟钝,常浮出水面沿着池壁缓缓独游。有时静卧于食台或晒背台上不动,不摄食。发病后期还可看到口、鼻流血。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一是脖子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多流行于5~10月,水温25~30℃时。  相似文献   

14.
一、选购 (一)雌雄鉴别: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雄鳖则相反。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前狭后宽的长椭圆形,中部隆起。雌鳖体型较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较宽;雄鳖体型较薄,腹部为曲王形,后肢间距较狭。 (二)选优收购:优者为板平而肥厚,体壮性猛,体  相似文献   

15.
一、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变大,呈疫痂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容物,进而形成一个小洞(实质上就是稚鳖穿孔病)。“白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背部、颈部、尾部和裙边出现白斑,表皮坏死,在于净的水体中,鳖体皮肤有白斑,但不形成小卒洞。  相似文献   

16.
新生牛犊最易发生脐带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死亡。常见或多发的脐病有如下三种:脐血管炎牛犊脐肿胀,弓腰举尾,后肢踢腹、喜卧,脐孔周围组织肿胀、充血,拒绝触摸,触之  相似文献   

17.
正一、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将病鱼捞起观察,可见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糜烂。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也有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18.
<正> 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诱发机体白血症的一种疾病,具有流行广、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一般流行于6—8月、水温25℃—30℃,特别是连绵阴雨天以后;主要发生于温室养殖后期和出棚后转入外塘养殖阶段。危害对象为成鳖和幼鳖。主要症状:外表表现为鳖体不浮肿,底板发白、贫血,部分有脱肛和肠道外露现象,内脏表现为肠道充血或出血,肠内无食。发病前期表现为暴饮暴食,然后突然停食,严重时口鼻出血,肺坏死,肠外露,病鳖在水中脖子伸出朝上翻转并用前爪拨水,身体垂直在水面游动,然后往复上述动作。暴发时大部分鳖游至岸边,脖子伸直、翻转直至死亡。主要危害养鳖比较早、塘口老化、水质条件差、规模、密度比较大的池塘。  相似文献   

19.
<正> 鳖,亦称甲鱼,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在野生环境,病害较少,象其它经济水产动物一样,人工集约化养殖使病害日益严重。疾病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大,制约着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防治鳖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鳖病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白点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出血病、钟形虫病等,本文就这些常见鳖病的防治作一探讨。 (一)白点病 开始时,在鳖的裙边、背腹甲有少量小白点,此后白点逐渐增多,并扩大到四肢、尾部和颈部。该病传染性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病的稚、幼鳖死亡率可达50%以上。白点病一般在稚、幼鳖越冬后的4—6月以及外地鳖苗下塘40天内较易发生。该病的病原体为毛霉菌。 治疗:1、80ppm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过10小时换水;2,2ppm的治霉灵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3、2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预防:1、在运输、放养及其它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要使鳖体受伤;2、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3、发生白点病后,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杀死水中大量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各地采用的常规方法养鳖,一般需3年才能养成商品鳖。两头控温养鳖新法,结果只需14—16个月便可将稚养鳖成商品鳖 现将两头控温快速高效养鳖新法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 两头控温养鳖,是在鳖池上加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增温、保温、在越冬前后期推迟冬眠和提早结束休眠,从而达到延长有效生长期的目的 ,一般8月上、中旬投放稚鳖,9月中旬水温低于27℃时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