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山东省生产优质专用小麦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科研优势以及市场优势的基础上,以全省126个县(市、区)为样点,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优质专用小麦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山东省优势专用小麦生态适宜类型区;依据山东省现有的优质小麦的主要类型,划分为4个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同时,提出了山东省“十五”期间优势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规模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旱塬粮畜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与农业资源条件分析,总结了渭北旱塬粮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渭北旱塬粮食、畜牧发展的区划与“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粮食种植区可分为中西部残塬沟壑粮食主产区、中北部山地沟壑粮食自给区、北部高原沟壑粮食发展区和东部台塬沟壑粮食主产区4个区域;畜牧生产区可分为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区、中部畜牧产业发展区、北部畜牧产业新兴区和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4个区域.“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塬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进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突出渭北养殖业的地方特色优势,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未来3-5年内,优质专用粮油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发挥区域自然经济优势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服务增酬的目的。2005年粮油订单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7万公顷,其中优质专用粮油80万公顷,带动农户1200万户,订单收购量20亿公斤以上,助农增收6亿元以上。力争在3-5年内粮油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33万公顷。二、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基地建设一是在部、省规划的优势粮油区域内建立优质稻谷、专用小麦、“双低”油菜产…  相似文献   

4.
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6月26日,农业部召开司局级干部大会,听取了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局等单位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及优质专用小麦、高产高油大豆、优质专用玉米、高产高糖甘蔗、优质柑橘、肉食牛羊、牛奶、优势水产品等9个专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汇报。听完汇报后,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作了题为《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几个关键问题》的重要讲话。现经作者同意,本刊予以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5.
最近,农业部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人说,这  相似文献   

6.
质量安全目标 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展思路,抓"两头"(强筋和弱筋小麦)带"中间"(中筋小麦),加快构建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提升国产小麦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兵团党兵提出“三带两区”的区域经济构想。该文针对其经济相对落后的边境经济带,分析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机遇及自身优势,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亳州市位于黄淮麦区,是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二大地市,亳州小麦产业化发展对安徽省至关重要,总结亳州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亳州小麦产业化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文章通过对亳州小麦产业和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委托亳州市农业局和农业科学院组织主题为小麦生产和消费的座谈会,收集小麦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相关数据,分析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现存主要问题。结果 亳州市形成以优质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为主,弱筋小麦为辅的种植结构,2019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69%。现有规模化面粉企业28家,合计年加工小麦约200万t,消费当地近60%的小麦。小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种植规模和专业技能不足”“订单农业较少,小麦优质不优价”“面粉企业规模较小,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少”“产业链间的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结论 提出“构建大规模小麦加工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研发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打造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培育区域品牌”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章丘市利用通过国家级认定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优势,实施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章丘市农业局负责优质专用小麦供应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培训与推广.章丘市粮食局负责组织有关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做到优价,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目前市粮食局已组织山东荣元粮油有限公司等多家粮食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05,(6):21-22
我国各省区都可以生产小麦,但是黄淮海地区为优势小麦产区,在这一产区中,又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划分为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产业带。一是强筋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它以河北省中北部(包括京津地区).冬麦区为主。二是强筋、中筋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它以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为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岳池县紧紧抓住科技兴农这只“牛鼻子”,坚持面向市场选项目,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和优势产业,探索出了丘陵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路子,加快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进程。(一)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与特点1布局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区域特色崭露头角。通过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园三带”的布局。“一园”即以花园镇为中心,包括北城、双鄢两乡在内的农业生态建设示范园;“三带”即广(安)高(坪)路沿线优质蔬菜和稻(藕)鱼工程带,仪(陇)华(蓥)路沿线草食牲畜、室外蘑菇带,广(安)武(胜)路沿线名优特新水果带。2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初,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了35个优势产区。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四川省被列为全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要求.吉林省确定建设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即玉米经济产业带、大豆经济产业带、优质水稻经济产业带、农区精品畜牧产业带和长白山优势特产品产业带。  相似文献   

14.
纵横录     
中国农业实施五大战略应对入世——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新疆棉花产业带,“三北”地区奶业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带等。——实施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实施优质、专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争取把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实施园艺发展行动计  相似文献   

15.
太和县目前拥有5大蔬菜种植区域,2564个规模养殖场及“六大产业”、“十大基地”、“八大龙头”。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从事专业生产的合作社已达127家,注册资金近1.5亿元,涉及到高蛋白大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桔梗以及大樱桃、蔬菜等14个子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小杂粮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甘肃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优势,适宜发展抗逆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小杂粮作物。该文提出了发展壮大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对策:即区域种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注重产品深加工,加强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创新集群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与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融合,产学研多主体集聚协同发展。常熟农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已形成“一核三带多园融合”的空间格局。“一核”指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核心区的农业科技高地,初步建成优质水稻繁育、设施园艺研究、特色水产育苗3个创新区以及国家级“二花脸”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基地。“三带”指南部9万亩高效水产示范带、东部8万亩高效蔬菜园艺带和西部北部优质粮油产业带。“多园”是指依托“三带”在各镇(场)板块建成的14个各具特色的县(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包括沙家浜渔业科技园、虞山镇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支塘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全省幅员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8万人。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腹地,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生产、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是农业部确定的专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布局区域。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开发优势产品。从今年开始,我省着力发展15个比较优势产业,即:优质米产业、专用小麦产业,“双低”油产业,高品质棉产业,苏太猪产业,波尔肉羊产业,优质地方家禽和特色家禽产业,牧草产业和奶业,名特优淡水产业,海水养殖产业,无公害特色创汇蔬菜业,林木种苗花卉业,意杨产业,优质干鲜果产业,休闲观光农业(渔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区域经济的特色,使这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成为致富农民的支柱产业。 本刊从本期开始,约请相关部门,就这15个比较优势产业的概况、市场走势、发展前景等问题,在“市场聚焦”栏目里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徐州市按照构建渔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的思路,积极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大力推进高效渔业工程建设,渔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一、重点突出,布局优化,形成区域发展徐州市连续五年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优势产业区,凸显产品特色,提升渔业结构调整水平等方面大做文章。已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