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乡村集体企业使农民致富的经验,在一些人思想上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农民要富裕起来,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我们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致富的一条要重途径。但广大农民致富的途径很多,发展农村家庭经济就是另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正是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生了飞跃变化。以成都市为例,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乡镇企业产值达31.6亿元。农业产值只有24亿元。虽然乡镇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但是在农民人均纯收入413元  相似文献   

2.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在于发展乡镇企业,这是已被实践所证明的成功之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印江县乡镇企业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上来。落后与先进的差距,实际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为此,必须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强化对发展乡镇企业的“三种认识”,树立好“两个观念”,狠抓“三个落实”。“三种认识”,即: 1、强化对乡镇企业性质的认识。乡镇企业是农民办的或者农民参加办的社区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经济权益的规范性质体现在:它是农民的正当经济利益,是农民的公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实质平等的权利。农民是劳动生产的主体,是投资经营的主体,是消费的主体。对应于每一主体身份,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农民在经济利益上是否得到发展的最直接体现是收入能否可持续增长,这需要作为义务客体的国家积极行动,将政策重点落实到农民对各种资源与机制进行有效利用的机会与能力上,并直接体现在以法律法规为典型的制度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农民和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重在发挥农民和乡镇企业的主体作用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做好 2 0 0 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八条意见 ,强调对农村经济结构作战略性调整 ,并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认为 ,制度可以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和乡镇企业 ,通过自身行为的调整来实现。(一 )市场经济呼唤主体出阁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农民作为生产者应该有权拥有并使用自己的资源 ,他们根据…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乡镇企业经验表明,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权,以主导行业市场;规模经济有利于乡镇企业的产品标准化从而有助于市场竞争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利用规模经济还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少进入市场的阻滞因素。概而言之,发展规模经济是乡镇企业的必由之路。 然而上规模必须以资金的大投入为先导,因为资金是社会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这是一条业已被证明的真理。可是  相似文献   

6.
一、把握林业投资新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资体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主体投资地位也将发生变化,我们分析:按照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思路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国家财政资金将重点投向必要的社会公益性和基础性事业,而产业性投入则主要是决定于各个产业投入的效率和水平,即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效率机制来决定。由于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集三大效益于一体的特殊行业,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灾后,朱基总理已一再强调,要下最大的决心,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要植树造林让祖国母亲尽披绿装,给…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农村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乡镇企业这一新兴事业在中央关于放开、搞活方针的指导下,有了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日益显露出它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为了指导乡镇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总目标下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指导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即: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这一方针,是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统一全党对乡镇企业认识和行动的准则,是扶持引导乡镇企业在宏观指导下,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乡镇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县级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农民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农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省委提出的大发展、大提高的方针,确保乡镇企业本世纪末登上新台阶,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从最初的副业、社队企业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主体。随着西部开发将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机遇。如何在西部开发条件下 ,抓住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 ,发展乡镇企业生存的空间 ,是我们当前必须致力研究的课题。一、乡镇企业在西部开发进程中的定位问题  乡镇企业首先应正确确定自己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开发进程中的地位。乡镇企业主要功能是吸纳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的工人 ,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下岗职工的收入水平 ,为现代化大工业及…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国家和农民投入孰为主辅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发展前景严峻,资金供给缺口较大的条件下,对农业的投入究竟是以国家为主,还是以农民为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的一贯看法是:筹集农业资金,应该坚持国家支援为辅,农民自我积累为主的原则.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国际和历史的经验都证明农民是农业投入的主体根据国际经验,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一般只限于保护性、发展性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用工业的投资、水利工程的兴建、科技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而一般性生产资金、农村固定资产的积累、生产效益的提高则需要依靠农民集体的的自我投入.我国建国以来建设实践中农业资金的筹集也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有较快的发展,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广大农民致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综合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 但是,从1958年以来,乡镇企业所走的曲折道路证明,乡镇企业要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地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是河南林业生态建设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投资体制、林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的林业内源式发展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生态建设使山区自然植被得到初步恢复,城乡绿化明显改善,为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投资体制改革是促进林业内源式增长的直接动力“十五”期间,国家林业生态建设投资直接补贴林农,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提高。(一)投资体制改革使林农受益直接,覆盖面广退耕还林是国家投资标准最高,受益群众和群众受益最多的一项生态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业发展应建立六大机制宋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农业的发展,重点应从建立和完善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调控机制入手。一、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农业投入主要包括农民主体投入、国家投入和社会集团投入三个方面.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又一创举,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目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后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统筹协凋,规范管理、完善服务,重点扶持、强化功能,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把发展农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如何增加农业投入,笔者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为主体,农民为基础、信贷为依托,各级部门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投资体系,从多方面谋求增加对农业投资的途径: 1、还原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在政策稳定情况下,只有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才能引发部门和农民加大投入。因此,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例应恢复到10%左右,并逐年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幅度提高对农业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乡镇企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其后20年,乡镇企业开拓进取,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乡镇企业是在不平凡的征途中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20年来,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开始发展阶段(1979年~1983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队企业历史性的转折。广大农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以多条投资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声有色地登上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大舞台。(二)高速增长阶段(1984年~1988年)。这一期间,外部环境非常宽松,四个轮子(乡办、村办、合作办、个体办企业)、六大产业(农、工、商、建、运、服)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接待外宾时高度评价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涪陵地委,行署根据山区的自然地理特点,选择了37个区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重点,以此带动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是山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一条捷径,效果是显著的。如果说整个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山区脱贫致富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的话,那么,重点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瞩目地显示了出来。第一,重点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值和税利都成倍乃至数倍增长,在乡镇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促进和带动了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三,加快了重点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第四,给国家、集体和农民带来了较大的实惠。实践已经充  相似文献   

19.
一、推行股份合作制,提高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1、通过股份合作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聚资本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投资来自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发展困难重重。最突出的困难是资本短缺:资金、人才、技术、设备,无一不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山东淄博周村区首先是由村镇集体的企业作原始投资,包括资金、土地等。同时由农民个人向企业投入资金或砖瓦树木等有形资产股。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同科研单位、大专  相似文献   

20.
吴江市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的变革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的多层次发展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取得了明显成效。一、通过改制,所有制实现形式改多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地实施了产权流动与资产重组,大大拓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投资主体多元化。乡镇企业改制从根本上破除了原来集体投资的单一、僵化格局,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的利益方向极大地促使各经济主体以入股、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踊跃参与对改制企业的投资,使乡镇企业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并发挥各投资主体优势互补的功能。吴江市自1997年10月以来改制的934家乡镇企业,改制后的集体、个人与社会法人的投资分别占总股本的48.1%、40.5%和11.1%。改制期间共吸收私人投资8.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