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32个产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影响产业空间集中和分散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规模、技术效率、跨国公司等因素对于产业的空间集中均有正的效应,但是导致产业空间集中的若干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产业之闻的关联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业的空间集中的关系呈负相关,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空间上布局是趋于分散的.从而间接证实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所阐述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一方面使美国在亚太经济格局中的超强地位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新经济通过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经济结构升级和转移效应、经济互补效应以及各国间经济制度和发展状况的差异而对亚太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经济日报》先后刊登了《三十一省市区新经济排序如何》、《省市区新经济详细评点》的文章。这是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所做的《区域新经济指数》得出的结论性报告。这两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杨开忠教授进行的这项研究,设计了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建立了新经济指数,并应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排序,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对于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对于引起理论界、学术界和广大经济工作者对新经济的关注,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互联网、3D打印、新能源、大数据、生物等新技术及其发展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正蓬勃发展,影响逐渐加深,相应地对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新经济形态丰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到"新经济",此后发展"新经济"先后被写入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及新经济的培育发展。新经济不仅包括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通过应用新科技实现转型发展的传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措施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论述了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凭借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而发展起来的西北资源型城市普遍遭遇了资源工业一家独大、产业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甚至面临跌入“衰退陷阱”的巨大风险。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是西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一段时期,西北资源型城市应采取加强政府扶持与引导、加速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对资源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现代加工业、旅游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引入互联网2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信息互联网时代、消费互联网时代。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变,使数据成为新经济下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同时产业互联网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资源配置及用户效率提高、以"价值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以数据分析能力为环境、企业虚拟化为主要流程的特征使得中观产业领域出现全方位变化。基于新经济增长与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在转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需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互联网发展的资源条件、平台条件及支持体系的路径政策,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驱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本文分析、论述了“新经济”理论和相关 定律,并介绍了衡量“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新经济”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启示作 了归纳,并探讨了上海发展“新经济”的思路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针对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移,边界地区由于在空间上接近外国市场,边界区域有了较为特殊的区位条件。一体化对边界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扩大市场潜力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经济”不景气已历时两年多 ,复苏过程可谓曲折漫长。论文探讨了美国当局如何利用“新经济剩余”和“网络财政”等新型手段 ,因势利导地促成了“消费 -投资替代”和“实体经济 -虚体经济的替代” ,从而形成了一种网络经济新型管理调控模式。论文还依据新近经验数据 ,就“新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和高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鉴于“对伊战争”这个“海外加速器”和“企业赢利模式康复”等因素 ,论文对双赤字阴影下的美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巨量数据存储、流转与处理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日益提升。细化分类复杂多样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服务机制,推进基于巨量数据关联分析的新经济形式有序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全球新经济周期及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全球新经济发生第一次调整 全球新经济在经历连续5年非线性跳跃增长之后,从2000年下半年起已开始进入第一次调整期.新经济的走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各种观点莫衷一是.有的说,新经济繁荣已走向新经济萧条,更有甚者认为新经济已经破灭或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新经济;另一种意见认为,新经济是科技革命的产物,新经济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经历这次调整之后,新经济必将迎来新的辉煌.我们暂且不就上述争论作出分析,首先来剖析一下全球新经济第一次调整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聂玮 《中国集体经济》2014,(33):137-138
旅游服务贸易是河北省重要的贸易产业之一。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验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探讨旅游要素禀赋、产业集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整体产业和旅行社业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证实了要素禀赋、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存在关联性,并就河北旅游产业的优化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闻则 《西部大开发》2003,(10):40-41
中国新经济指数体系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率其学生王彩凤等人潜心研究,推出了我国首份区域新经济指数报告,对我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经济品质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对新经济进行测度并不是杨开忠教授的创造。然而,在中国建立新经济指数体系,杨开忠教授却是首开先河。 五大类15个指标描绘我国新经济图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形成了以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美国缪肯研究所和美国企业发展公司为代表的三种新经济的测度方法。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经济的特征,而且可操作性较强,所以我们以这一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中国新经济指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介绍了一些重要机构对“新经济”的概念和定义,分析了“新经济”核算产生的影响及给政府统计带来的严峻挑战,最后列举了我国有关“新经济”核算开展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新经济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创新成为未来管理的主旋律,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管理创新的主题。文章对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新经济时代公司所需人才的类型和素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通过全"面"的经济效应发挥来实现其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及产业发展周期,各发展实体努力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纷纷聚焦于对产业基础具有重构作用、对产业经济具有综合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选择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基于经济效应解构的认识和新增长点培育的要求。我们亟须实施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战略,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效应,发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