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出台,股权激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得到了消除,在政策、治理和运行实施上得到了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股权激励制度越来越为上市公司所采用,截止至2012年,共有396家上市公司推行了483项股权激励计划。尽管其被广泛应用,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业绩异常、股价波动大、管理层辞职套现的现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以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螳螂")作为案例,通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股权激励计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叶玲  盛明泉 《会计研究》2012,(10):35-41,95
以2005-2011年期间公告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股权激励预案公告日前一天公司股价与前一个月公司平均股价的较高者减去股权激励预案中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以后的差额数据,本文对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就相对越低,即,在当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背景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使其与己有利。还发现,相对于非国资控股公司,国资控股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价格更低。这表明,要想使得股权激励真正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重视其设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关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重点关注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及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通过对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推行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对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背景下,对经理人采用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激励作用有效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经理人,并不适用于股权激励。但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建立在股价信息含量基础之上,符合现代股权激励有效的前提条件,导致股权激励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化增加了股价信息含量的噪音,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导致股权激励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并未建立在股价信息含量基础之上,更多的属于福利性质。据此,研究者针对性地提供了改进不同类型国际化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06,(8)
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之前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五花八门。而万科作为第一家顺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方案推出就慎重和严谨了许多。以下通过万科和拟实施股权激励的几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对比,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探讨。关于股票来源。国际上通行的股票期权计划采取了“公司请客,市场买单”模式,即全体股东以公司名义共同向高管人员让渡股权性利益,借此激励高管人员为公司利益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全体股东分享股权激励带来的利益,并承担高管人员行为不慎带来的风险。而先已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中,股票的…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弱代理问题,因此考察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应该首先直接考察它能否缓解经理人的代理问题,然后才是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利用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两个层面研究我国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抑制投资不足行为,却加剧了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能显著降低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由此而带来的以ROA衡量的公司绩效改善也并不显著,这从两个层面说明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郝项超  梁琪 《金融研究》2022,501(3):171-188
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对部分非高管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设定激励对象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关注。本文从公平理论视角分析我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并依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有效性假说与不公平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非激励员工因薪酬不公平而产生的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具体而言,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激励与非激励员工收入差距小的上市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公司;而在非高管员工覆盖比例较高的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因此适当提高员工股权激励覆盖的范围可以减少激励员工与非激励员工之间因激励错配导致的薪酬不公平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创新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本文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案有其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公司动机。这些动机之间彼此具有相互作用,且公司治理的影响更为重要。与国外相类似,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是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的代理问题也会使公司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但是,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是出于福利的目的,股权激励没有作为代理成本的替代却成为代理成本的结果。同时,处于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公司越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公司为什么选择股权激励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6,(12)
本文以2006-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在货币政策宽松期对投资效率有消极影响。研究结论提出了关于股权激励如何影响投资效率的新认识,对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各大公司为了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光明乳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着特殊的现实背景。首先分析了光明乳业面临的问题,然后从激励方式的选取、激励对象的范围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情况三方面对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6-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成功的草案为初始样本,在识别和划分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基础上,首先检验分别基于激励型动机与非激励型动机的公司非效率投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进一步研究两种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恶化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相比于激励型股权激励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非激励型股权激励却加剧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不仅如此,两种非激励型动机为了实现控制人收益的获取而进一步恶化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上述结果表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关系受到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营上市公司是股权激励最为积极的实践者.股权激励是促进民营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比较理想的薪酬激励机制.实践中民营上市公司尚存股权激励操纵现象,在股权激励管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股权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尚存不足,在二级市场股价评价功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对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有一定影响.要使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更富有成效,建议适当放松管制,提高民营公司股权激励自主性;提升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性;为股权激励提供必要的配套制度保障;强化股权激励内在约束机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盈余管理为出发点,通过总结检验,针对关于股票薪酬和股票所有权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与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舍的回顾与评述。我们发现.管理层薪酬与股权激励计划相关度高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在未来出售股票.因此更乐于操纵盈余,以便提高股价。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系统地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对于公司盈余的影响,为监管层的进一步监管和上市公司推出更加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送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随着质押比例的升高,股价崩盘风险也增大。同时,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推行高送转,持续正向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已被广为推行,作为一种可以在所有者与经营者间建立共享经营成果并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利润分配机制,经营者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本文研究的是股权激励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动机与行为后果分析.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成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XX公司这一上市公司,探究其各个阶段的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投资人在整个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小程度的避免可能出现的以股权激励为出发点的盈余管理行为现象,从而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并且使其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有更客观的把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条件,分析了股权激励对管理层、股东影响的内在机制,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影响。对股权激励类上市公司上涨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显示,其上涨与公司现有的各项财务指标没有必然联系,而与公司的市场地位、行业发展趋势和关联交易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具备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条件,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解决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一致性问题,通过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持续、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提高,从而有效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升,给投资者以强有力的信心和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大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薪酬激励制度与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股权激励效应的充分发挥有赖于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有效配合.而我国现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设计遵循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未能有效地引导、促进股权激励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股权激励税收政策设计目的与股权激励目标有冲突;二是股票期权计划分类不科学、税收政策导向不明确;三是授权日或行权日纳税的规定影响股权激励效用的发挥,极易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四是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五是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有关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不协调.文章回顾了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已有研究,梳理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征税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强国令 《上海金融》2012,(4):39-44,117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虽然美国市场频传“中概股”退市新闻,国内又处在宏观经济、股市双双低迷的背景下,但却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在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这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是企业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运用股权激励这个将股权管理与人力资源相结合的先进管理工具上的不断成熟。股权激励作为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可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以更低的成本吸引与激励人才,并有效地捆绑激励对象和公司股东的利益,解决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的,促进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丽红 《会计师》2014,(2):42-43
国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方兴未艾,执行期间由于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股市趋势与股价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超出了预期的估计,出现了未能达到行权条件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实例,探讨针对性的财务策略,适时调整激励计划,维护最佳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