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珺 《经济与管理》2007,21(9):88-92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资源枯竭型城市应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制度的创新,地方政府则需要在微观主体培育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66-167,26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通过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持续使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比较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阜新为例,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例,从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含义入手,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其转型的内容和策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是典型的"资源立省",以资源开采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初步界定出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的等级:经济转型能力比较强的是盘锦;经济转型能力一般的是抚顺、葫芦岛和本溪;经济转型能力较弱的城市是阜新和朝阳。并就如何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现状及误区1.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刘莹 《经济导刊》2010,(2):34-35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考虑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核心,运用"目的树"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进行循环经济试点6年以来,铜陵市循环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不同子系统间发展趋势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各方面矛盾,实现城市转型。但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政府合理干预,也要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苗  武友德 《经济地理》2006,26(4):585-588,597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着急迫的转型要求,朝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然的途径。然而在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会面临诸多的环境法律问题——土壤污染的整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重点突破关键问题,才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顺利转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39-241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矿产和能源的开采与经营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以自然资源为主线的产业链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这类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于是发展未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由于这种城市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自身因素的限制,在转型时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方式来跨越这些障碍,走出一条适合它们具体情况的路子,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财政政策扶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个机制协同运转的核心与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自身却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即将走向衰退、消亡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当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合理化,本文就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以辽宁阜新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阜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娟 《生产力研究》2006,(3):147-149
资源型城市都是因资源而立,城市中的其他产业也都依附和服务于资源产业,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的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其负面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产业转型,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优势,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向具有特色功能的或综合性的城市演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陈燕  高红贵 《经济问题》2015,(3):125-129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都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束缚和发展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至关重要。为了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融贯生态文明建设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将资源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7.
林业的资源可持续属性,使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有别于其他类型资源枯竭城市。文章描述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其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制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在界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现状与就业瓶颈,进一步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未来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9.
工业的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键。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往往面临多重困境,转型升级更为困难和艰巨,亟需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河南省濮阳市是依赖油气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源面临枯竭,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如结构单一、路径依赖、制度锁定、技术落后、资产专用性强等;推动其工业转型升级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综合路径,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邹光 《当代经济》2009,(22):90-92
2009年3月,黄石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支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本文结合本地实际对黄石产业转型路径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