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明 《经济师》2001,(2):165-166
“抓大放小”是中央总结我国国有企业20年来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方针。所谓“大”,是指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中央提出的“抓大”,是从整体搞活搞好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这一全局出发,国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扶植大企业、大集团,把一大批中小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形成紧密联系,协调配合,有影响力的产业群体。所谓“放小”,就是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国家不再进行干预和承担无限…  相似文献   

2.
3.
《经济师》2019,(1)
国企改革的根源还在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虚置,即国有企业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因全民中的任何人皆无排他性的各项权利,实际变成了无人所有,自然也就无人真正关心国有企业的营运效率、增产增值。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上最先进生产力,调动各方力量,引入社会监督,以充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监管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成就的取得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具体到国企改革的操作层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始终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始终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面对新时代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激发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升国有资本的引导力、带动力,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应成为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药、家电与纺织等四个竞争性领域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行业特点和国有企业自身优势,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并非完全不具有优势。因此,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退出不能采用"全退论"思想作为指导,而应有"选择"地退出,以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发展起来了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无论是对国有企业产权进行私有化改革,还是在现有背景下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来提高效率,在实践中都是不可行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是重新界定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有企业应该逐步从一些竞争性领域退出。政府不应该与民争利,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资本运营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运用资本运营综合解决公有制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国有企业的整体搞活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资本运营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运用操作上的不规范化,在相当程度掣时了资本运营作用的有效发挥,尤其在资本运营中应不应该存在政府行为,以及如何认识政政府行为在资本经营中的双刃性,正确地界定政策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的职能,规范政府在资本运营中的行为,发挥政府在资本运营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亟街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国企改革未取得应有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首先从宏观的层次上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调整,而在微观层次上却又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都按照竞争性企业模式进行改造。 以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主要着眼于微观层次上,试图搞活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放权让利”式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搞好国有企业,因为它是在不改变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条件下进行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致力于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根本的好转。这表明以前的单纯的微观层次上的改革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难题,必须首先从整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着庞大的国有企业资产,利用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适当充实社保资金,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国有企业资产全民所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改善民生和释放潜在需求,有利于顺利推进城市化战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保体系完善。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统筹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保体系完善的思路和合理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到位在以往有进有退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国有资本几乎没有从垄断性领域退出,甚至还在很多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迈入“管资本”为主的新阶段,研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成效、机制以及改革所致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改革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是抑制过度投资。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减轻政策性负担两条内在机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力度越大,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越强;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国有企业公司价值的提升。因此,要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动政府放权改革,发挥公司监督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国有企业改革走出困境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过去 2 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和重点是不断推进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作者认为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不在企业内部 ,而在企业外部 ,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原因。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受阻的原因入手 ,找出危害国有企业改革的病根 ,指出了行政权力退出的难点和突破口 ,主张通过法治的途径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 ,为国企改革的发展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七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广东经济》2014,(11):44-45
正广东此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其根本是激发包括国企和民企在内的市场主体活力。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国企向民企开放,更是双向的,最后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出台的《改革意见》,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在目标上,提出"至2017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2020年,竞争性国有企业基本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混合持股,国有资本流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16.
正11月11日,广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广东此次推出的省属国企改革方案,重在优化布局和分类混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广东21家省属国企在广东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先行先试,一企一策、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29日30日,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召开了“全省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经贸委(国资委)、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列入“三个一批”(即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方面,使一批大型国企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会上,襄樊市、孝感市、东汽、蒲纺、华  相似文献   

18.
程红 《经济师》1994,(3):18-19
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两分模式”的剖析程红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既执行着一般的社会管理行政职能,又代表全体公民管理着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这样,与其政、资两种职能相对应,政府所掌管的国有财产就包括了行政性国有财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两类。前者是寻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正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重在投资的资金进进出出,通过资源配置把国有资本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二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所有制可能各种成分都有,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破除某些行业的垄断是不能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