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5月27日减持新规发布以后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受限,但私募可交债在减持新规中的规定尚未明朗,市场对私募可交债是否适用于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文章以"三步走"的形式论证私募可交债减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完整意义上的国有股减持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和非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其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中提到的"国有股减持",均指"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有关研究机构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已不断见诸报端.本文针对上海市含国有股上市公司的实际,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没有什么事情比"国有股减持"更能让几千万广大投资者魂牵梦绕的了.庞大的笼中虎--非流通股(国有股与法人股)以什么样的方式减持?怎样的价格减持?2001年6月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市场风波,"国有股问题"一直是市场各方人士争论的焦点.政府有政府的道理,股民有股民的说法,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离开一个公理,即:符合《公司法》、《证券法》所确立的"三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比重集中在美国国债上,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兑主要关键货币的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会大规模缩水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假设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和中国转而投资欧洲债券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并提出我国增持美国国债所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月13日,国务院关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在各大媒体公开发布.市场普遍关心并议论已久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终于有了一个正式"说法"和第一步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回眸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国有股减持方法的出台与暂停"可以说是2001年中国股市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公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规定新发、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成为引发我国股市暴跌的重大诱因之一,从而加速了沪深股市股指的持续下跌。国有股减持对市场所产生的巨大震荡,也引起了证券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论。在这关键时刻,在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计划,并在2001年11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在网站上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国有股减持的建议与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谢平指出:国有股减持的讨论本身已经超过了减持自身的意义。这一讨论将成为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公开研讨了许多困扰中  相似文献   

7.
林川  曹国华 《南方经济》2012,(12):18-35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股减持仅仅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件大事吗? 现在社会的许多人士都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件大事。2000年6月12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指出:“减持办法对证券市场是一大利好。”2000年6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认为:国有股减持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2001年4月26日,项怀诚在京表示“减持国有股绝不可能牺牲现有资本市场的繁荣”。股民们受到股评人士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也把股票的涨跌归结于国有股是否减持的因素。实际上,国有股减持不仅仅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升华的关键一步,我们应该从深层的科学层面上认识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一直是先解决增量,在发展中消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国有股减持上似乎也不应该有例外,应该先解决新股发行的全流通和减持问题。2001年中国证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方案之后,社会各界对国有股减持问题初步达成的四点共识中这一思路也非常明确:一是国有股减持要形成一种多赢的局面;二是国有股减持要体现有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和保持稳定的原则,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实现新上市公司股份全部流通,消除扭曲,从而不再扩大现有非流通股的存量,不再增加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四是要正视当前因国有股、法  相似文献   

10.
A股市场的"高送转"炒作之风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研究发现:以减持比例和套现金额对数衡量的高管减持规模越大,公司实施"高送转"的可能性就越大,送转的比例就越高,并且投资者情绪正向调节了上述各项影响。随着政府部门对这一乱象开始严格监管,"高送转"公司的数量和送转的比例明显下降,高管减持对公司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和投资者情绪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也明显减弱。这说明政府监管一方面有效扼制了部分伪成长公司通过"高送转"配合其高管高价套现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中小投资者对"高送转"的炒作热情和高管减持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减持办法》)以来,北生药业、烽火通讯等四家上市公司于7月24日首次在发行新股的同时,以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减持国有股。与《减持办法》出台以前相比,社会各界对国有股减持,更多的是质疑,市场的反应也给《减持办法》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笔者认为,此次国有股减持要想达到预期目的有一定的难度,若要顺利推进国有股减持需在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中国股市大病了一场,虽说至今也未能恢复元气,但在康复中. 尽管2001年中国股市被称作"监管年",但2001年中国股市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非"市场价国有股减持"莫属.  相似文献   

13.
姜涛 《新财经》2002,(9):34-35
2002年6月末,也就是政府推出国有股减持计划一年之余,他们就不得不放弃了该方案.国有股减持计划最初是用以筹集急需的社保基金的.其被放弃,与其说是筹集社保基金行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意图从股市"提款"的失败.虽然实际减持的国有股只占中国上市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股的很小一部分,但国有股可能涌入股市的威胁,给国内已是草木皆兵的股市还是造成很大的利空震荡,使A股市场在2001年6月至10月间狂跌了35%.一年多来,股市作为融资渠道的作用几乎冻结,截止到现在,从股市筹集的资金已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0亿元,股市在为政府和渴求资本的企业筹集资金上已显疲惫之态.  相似文献   

14.
《新财经》2007,(11)
自7月开始,"股神"巴菲特数次减持中石油H股。10月19日,巴菲特表示,已出售手上全部中石油股份。让市场意外的是,在巴菲特减持后,中石油股价不跌反涨,连创新高。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拘泥于"减持定价",实乃误区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研磨了相当一段时日,可是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去年6月12日推出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在相当程度上催化了股市的大幅度下挫,将中国股市拽人严冬,只好于10月22日晚9点明智叫  相似文献   

16.
2000年6月13日,国务院关于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各大媒体公开发布。对于其中的“存量发行”的减持方法,社会上存在着许多程度不等的理解误差。全面、客观地认识“存量发行”,对更好地实施国有股减持,意义十分重大。国有股减持的首要阻力并非是市场或股民 减持国有股的问题已经被市场参与者们议论了一年多。有说市场资金是最大难点的,有说股民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的,有说定价问题实在棘手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在股票市场上发行上市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脱困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主导思想的作用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我国境内现有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大多数。当初在制定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规划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政府在股票市场的产生中发挥主要作用,按照持股主体性分类基础上将股份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有其历史必然性。时至今日,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这种划分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实际,股权分裂带来信息严重不对称、内部人控制以及客体非理性等不良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股市的正常发展。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股份全流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并于2001年6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进人正式实施阶段,该方案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明确表明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在以哪种方式减持、怎样定价等。这几年来,关于国有股的减持方案有多种观点,其中中国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就有配售类方案、基金类方案、预设未来流通权方案、权证组合操作方案、股权调整类方案、开辟第二市场类方案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冈)国有股减持方案;韩志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林义相有关国有股的减持方案等,此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代表性观点还有李荣融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刘纪鹏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李青元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许小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华生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等.每种方案都具体论述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及如何定价问题,但均未对每种减持方式对流通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出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指出,不同的减持方式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影响不同,并对其中部分减持方式对国有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得出总股本数量变化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减持价格制约投资价值NPV,NPV的大小是评判投资价值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据《深圳特区报》2002年元月10日报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焦先生昨日接受记者求证时表示,目前境外媒体报道的国有股减持可能采取的方案可能是某部门人士的想法,""境外媒体昨日报道,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不久将听取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求意见和方案设计的报告,具体方案内容将在今年3月底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减持现象是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产生的新现象.在股改之后的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倾向于利用种种手段操纵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以较高价减持股份,其中盈余管理就是主要影响股价手段之一.如果大股东减持股份过程中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缺乏监管,必将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充实、丰富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可以依照减持动机细分为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行为,其减持前后的市场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包含本身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高管及大股东减持行为传递给市场讯号后,引发的企业市场股票价值的变动及其他方面的变化。本文区分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动机下企业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成长性等指标对减持程度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减持动机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