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人才主要流向西方发达国家:据统计,1978~2002年,我国累计派出留学生达58.3万人,回国服务的只有15.3万人,回归率仅为26%。其中去美国留学的约21.6万人,归来的只有5.4万人,回归率只达到25.1%。也就是说,我国的留学生将近3/4还留在国外,即43万人。这一数字相当于东盟所有国家累计外流人员的总和,是印度和台湾外流人才的2倍,虽然我国人口基数大,但科技人才的比例却远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比例要低的多,这说明我国人才外流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
海外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重点引进的对象。尽管河北省海外留学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为此需要从修订完善政策、建立联席制度、加大资金扶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谋划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内地30个地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选取留学回国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代理指标,选取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指标,通过FDI技术外溢效应模型进行分析。SYS GMM估计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外溢效应上,其中海外回流的人力资本与FDI结合产生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海外人才回流提高了我国FDI技术吸收能力,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4.
海外留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近年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文章以留学回国人才聚集的留学生创业园为例,对海外人才回流之创新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创业园对所在城市的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创新上。而且这种效应在行政等级低的城市和东部城市表现最为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是留学生创业园之创新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最后就最大化留学生创业园的创新价值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海外留学经历对中国居民个人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外留学经历在中国有着较高的经济回报,并且这种回报在不同地区、公费自费之间以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公费和自费留学经历均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收入,但海外留学经历对中西部地区工资收入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海外留学经历对不同收入人群工资的影响,发现海外留学回报率随着收入分布状况而变化。海外学历在达到硕士之前,其主要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且回报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而硕士及以上层次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其回报率呈现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这一结果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海外留学的经济价值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上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以来,数理、化学学部引进的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为样本,运用履历分析方法和引进人才中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博士学位授予学校层次、归国前海外工作单位层次等指标进行衡量,发现我国海外引进人才质量呈下降趋势,海外引进人才回国后的区域和机构分布不均衡,应主动提高从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力度,发挥高水平大学建设与海外人才引进的相互支撑作用,完善多层次骨干教师海外研修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7.
2016年3月1日,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与回国人数之比为1.26:1,相比于2012年1.46:1的比例来说,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人数的"逆差"大幅度减小."逆差"减小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经济、教育各方面发展以及政策改革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数字     
《商周刊》2013,(7):10-11
109万截至2012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109万人,突破了百万大关。近5年回国的人数达到80余万,接近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相似文献   

9.
杨科 《经济论坛》2011,(8):174-176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低龄化留学浪潮,人们往往会疑问低龄留学为何会成为一股风潮,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又是什么。针对当前我国出国留学低龄化现象,本文把握当前我国留学形势,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以市场供求、成本-收益、博弈论分析为工具进行一些探索研究。市场供求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的供求,由此,市场供求及价格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出国留学决策。成本-收益分析是对比成本与收益,分析人们在做出国留学的决策时是否是值得的。同时,文章对出国留学低龄化,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晚清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1895--1911年),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对西方经济学说在华广泛传播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译书立说,将大量西方经济学说和理论传入中国,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士人固有的传统封建经济理念。这一时期的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并以此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经济改革的主张,促进了晚清经济思想由“振兴商务”向“振兴实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夏明芳 《经济论坛》2001,(15):42-44
一、目前是我们大量吸引国内外杰出人才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河北工作和创业的最好时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拉大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除了重视教育、加快培养自己的人才和在国内吸引人才外,应该利用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对人才需求减少的有利形势,吸引大批国外优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到河北工作和创业。   (一 )发达国家经济低迷裁员严重。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神话 "开始破灭,众多企业甚至包括许多著名大跨国公司经营成绩不佳,为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留学回国人才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全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70.02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是史无前例的。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也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累计回国留学人员达到17.28万多人,其中仅2003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达2.01万人,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高,比上年度增长12.3%。然而,从有关部门的粗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创业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于海外人才而言,他们拥有双重网络资源的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创业成长过程。基于双重网络嵌入视角,梳理出影响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3个关键要素,即创业团队及其创业行为、创业机会和创业模式,通过对3个关键要素动态演进机理的分析,构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成长过程动态演进模型,从而揭示了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4.
留学人员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部分。大力引进所需的留学人才,尤其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掌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具有高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及创新领军人才,以至处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高端人才,对于加快河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上海为实施“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计划”,实现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中心”相适应的国际人才高地战略目标,出台强有力政策措施,吸引留学人才;为实施“浦江人才计划”,设立政府专项基金,每年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人才结构存在着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为了加快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迫切需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顺应当前出国学习人数日益增长且回国服务意愿强烈的趋势,是促进河北省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从评价机制、政策引导和本土化三方面给出人才引进方案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我国政府对留学人员的政策,我们全面认识了回国留学人员的价值,充分挖掘其三大资源;提出了我国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辟海外留学人员的多种渠道,认真做好留学回国人员的安置工作;发挥海外留学人员作用的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法律为参照,我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不仅在法制建设总体思路和引进外国人才行政管理宏观方面,而且在外国人在我国就业、外国专家在我国工作、外国人在我国永久居留、在华留学生4个微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内容方面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还影响海外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各国通过移民、工作签证、留学生计划、国际研究合作、吸引人才回流等方式获取海外人才,同时,还在资金、科研条件等诸多方面构建海外人才激励机制。以此为借鉴,我国应建立全球人才观,吸引人才回流同时引入外国专家,并通过管理创新、优化信息配置、提供资金支持、完善配套政策等多个层面加大对海人才的吸引力度。  相似文献   

19.
对天津五所高校53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四成多的学生有出国留学意向,而美国最受热捧,但学生留学条件还不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经济状况需要改善,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当做好引导服务,帮助学生做好发展规划和增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海外人才特别是海外贸学人才,是新世纪福建现代化建设可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当前我省的海外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仍存在许多亟等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理清思路,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把海外人才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