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时期,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希腊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中国却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保持年增长率不低于8%的速度高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被世界称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成为了国际社会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中国模式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因此大学生了解认识中国模式,重新定位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方针很有必要。大学生通过对中国模式的了解学习,浏览祖国的繁荣昌盛,坚持党的执政方针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赵萍 《经济前沿》2007,(11):4-6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制造"战略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品市场蕴含了无限的商机,为世界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后"中国制造"模式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采取什么样的后"中国制造"增长方式,将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后"中国制造"的增长模式将以中国渠道为中心,以中国渠道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可优化产业结构,以中国渠道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能提升产业附加值,中国渠道能改变中国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中国需要话语自信,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只是恪尽一个中国新闻人的本分,说自己应该说的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从建立到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政府却总是受到无端的指责与诟病,大到贪污腐败,小到中国游客在国外随地吐痰,只要是出现了不好的东西,一定有人会跳出来指摘"政府干嘛去了",问题根源就在于"体制";而与此同时,西方制度和民主则成了包治百病的"良方"。事实却是,没有实行西方制度的中国在飞速发展,"民主"的西方国家却在停滞不前。这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中国亟须理论创新,建立自己的有解释力的话语体系。伟大的理论源于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将近一个世纪不断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如何创新我们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不走"老路"和"邪路"的中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经济导刊》举办的"问题中国,进步中国"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研讨。本期摘要刊登三位与会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取到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中国发展模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储备、巨大的市场规模、适当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国际局势。但"中国模式"不可复制,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储备非其他国家能比、中国特色的制度难以模仿、巨大规模的市场不能再现。"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最大启示是各国都要认真分析本国国情,将外部有利因素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普世价值是一个被迷雾缠绕的概念,相关的讨论之所以难以取得进展,是因为被西化派歪曲了普世价值的定义。本文从对概念的正本清源入手,提出普世主义不是西方的专利,我们要反对的只是西方"霸道的普世主义",出于斗争的实际需要,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王道的普世义"。普世主义的立场直接关系到自信度,所以发展自己的普世主义话语也。是体现"道路自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世界史上有着史无前例的地理、人口规模和多样性,同时也初步完成了向国民国家的转型。因此,全球对中国的历史独立性及连续性表现出了极大关心,"帝国"便成了说明中国的重要概念。帝国的特点是宽容与膨胀。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内外提出的将中国视为帝国的话语:朝贡体制论、文明国家论、天下观。笔者认为这些"作为帝国的中国"话语的共同点是,无法用西方的国民国家等概念来说明中国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另一个共同点是,虽然都强调与过去遗产的连续性,但并不一定与历史实际相符。这些话语的核心是重思中国,重构中国,因此,可以说是"作为计划的帝国"。为了既充分发挥帝国话语的优势,又能克服其不足,笔者特别强调了"周边视角",将朝鲜半岛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提出的"复合国家论"与帝国话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研究:主位意识与具体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对于中国农村的研究,有两种趋向值得注意。一种研究趋向是以中国农村为"案例"来检验西方某一范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其目的在于与西方学术界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把"中国"或"中国农村"纳入"全球化"标准谱系之中;另一种研究趋向是以中国农村为"材料"来论证某一"话语"是否具有正当性,其目的在于推销(或反对)一种"意识形态"(或价值理念),虽然他们说的也是中国农村,但是其真正的"关怀"、旨趣却在农村之外(准  相似文献   

9.
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形式并取得话语指导权的经济学体系是衡量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尤其是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是从"破"中耸立出来的,建立科学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只能以完整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的学说为指导。国外对此学说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大新进展,总体思路是"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同时此学说也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学体系框架的若干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工厂"的主角更替 去年,也就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第一年,西方的经济学家、媒体、还有企业家们,真正意识到了世界经济正在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西方的媒体和学界开始把中国称之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1.
":话语"作为一种具有构建功能的社会实践,一直以来为各国所关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大国形象走上世界舞台,中国的"声音"开始为世界所关注和重视,但是中国仍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话语权体系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能否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能否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否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加强对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就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内涵、提升话语权的重大意义和对策举措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问题的核心已经从如何实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如何建立中国的发展话语权.破旧立新是话语权更迭的必然选择,建立中国话语权首先需要对目前已有的西方现代发展话语体系进行合理批判.西方发展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后殖民特点,通过话语权取代暴力殖民,将第三世界国家纳入发展体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操控政治和经济秩序.然而,中国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此种符号暴力.中国发展话语权建立的核心是多方位的独立自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辩证法与西方辩证法有很多可比性,然而它们最初目的是不同的,西方辩证逻辑着眼于抽象的"存在"的本质,而中国式逻辑着眼于一般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西方辩证法距离实际的管理决策甚远,而中国辩证法则是管理决策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尽管中国辩证法不遵循严格的形式逻辑,但在管理决策中非常有用。中国辩证法的本质是一种图式理性。以中国辩证法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可以称之为"易"管理理论(Change Theory),"易"管理理论可以成为构建管理学中国学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公司治理的议程设置和评判标准,使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变革承受国外博弈和国内转型的双重压力。虽然中国经营传统商事公司的历史颇为久远,但无疑是探索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后来者。中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深受西方范式的影响,既体现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初始公司治理法律和政策实践的显著路径依赖,也体现在机制移植与本土制度情境的融合匹配密切相关。中国宜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话语的祛魅为起点,以公司治理演变历史的考察为支撑,以中国公司治理本土挑战的剖析为线索,立足本土确立中国公司治理的价值支点,系统推进平衡国外经验和本土实际、推进合规体系建设、厘清企业社会责任边界、衔接公司治理与证券监管等实践路径,藉此审慎探索公司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构造和表达。  相似文献   

15.
真实的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很多西方的媒体和政治家对中国还存有一定的误解,中国需要主动去营销自己,向世界说明自己,需要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极限山东     
宋鑫陶 《商周刊》2012,(13):34-39
策划前言"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张维为以这句话作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引言的开头。在世界经济被金融危机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时候,中国的稳增长就像隧道尽头的那道光,带给世界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四大热点之一不断升温,国际社会各种多边或双边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作为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国际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气候威胁论"也愈演愈烈,致使中国成为世界气候变暖的众矢之的,然而,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快速增长的外贸出口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才是导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真正"源头",那些大量消费甚至奢侈消费"中国制造"商品的发达国家同样肩负一定的责任,一味指责中国是不公正、不公平和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记谱法的产生是源于记录音乐的需要,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的差异,世界各民族产生了不同的记谱法.西方的简谱,五线谱记录非常详细.音乐的音高、音节、节奏、节拍、力度等音乐构成要素均仔细地记录在案.而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则不完备,不精确,主要表现为只是标出旋律高低框架,粗记(甚至不记)节奏.因而,中国传统记谱法可称之为"框架谱"或"轮廓谱".中国记谱法的这种模糊性其实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支振锋  臧劢 《开放时代》2009,(4):140-148
对“中国模式”的总结。是对中国发展奥秘的寻找,是对世界因中国重返世界强国舞台所做呼唤的一次回应,也是形成具有独立性、敢于向西方挑战的现代“中国学派”的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陈映芳 《开放时代》2007,4(6):95-104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