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琰 《人力资源》2016,(5):70-71
低油价下,世界经济寒气袭人.既然赚钱不容易,那么“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这个低成本理念自然也就大行其道,裁员、减薪、部门撤并等人力资源低成本战略正被很多公司采用,想必这让时下国内为数不多的职业转换公司的日子好过了不少.所谓职业转换公司,通俗地说,就是裁员顾问公司.一家磨刀霍霍准备裁员的大公司,即便再不愿意为裁员这种懊恼事自掏腰包,但到了关键时刻,恐怕还真得认真考虑由谁来操刀.有人这样评价裁员:“如果被裁的员工承受不了打击而发生意外,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员工被裁员后加入竞争对手的阵营,这就是一个商业问题;如果员工带走甚至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那这就是一个法律问题.总之,哪一个问题处理起来都不轻松.”可见,要做到“无情裁员,有情操作”,还真需要专业的“分手大师”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企业似乎面临着严寒的冬天,业绩大幅滑坡,到处都在裁员,翻开报纸,随处可见公司裁员的消息:Dell公司2月15日宣布裁减1700名正式员工以降低运营成本,EMC公司宣布有“几百名员工丢掉了工作”,媒体猜测在我是700人,美国Inetl公司三月份也宣布裁员,人数大约为5000人,德国Linux厂商Suse linux AG将削减美国公司2/3的雇融,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分公司中仅留下15员雇员,Verizon公司裁员持幅我是高达1万名员工,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国内90%以上的网络企业也被卷入裁员在潮中,更多的网络公司开始拖欠员工新金,平衡薪金减少了两至三成。  相似文献   

3.
裁员小贴士     
星期几裁员最合适? 在美国,企业宣布辞退某个员工的最佳时间是在星期五下午5点.通常被裁员工的情绪都不是特别好,周五下班前宣布裁员决定,被裁员工可以在周末有个放松的时间,以调节低落的情绪.这样做也可以避免被裁员工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可以避免他消极的工作态度影响别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万一被裁员工报复公司,破坏了公司的电脑系统,公司也可以有时间在周一上班前把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4.
裁员平衡术     
3月10日,联想集团正式公布了其“战略裁员5%”的消息。据悉,这是联想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大规模的裁员。联想声称,“此次裁员系战略调整的行动之一,与员工的表现及业绩无关;同时,联想集团安排了周详的补偿计划,并为离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服务。”在媒体眼里,此次联想裁员表现得非常专业。然而,3月11日晚,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些联想留任员工的文章,让业内人士对此次裁员的系统规划性及员工情绪及沟通策略表示怀疑。看多了跨国企业裁员,怎么看我们本土公司的规模性裁员,这是个问题。而且,对联想集团裁员所引发的有关裁员平衡术及企业战略决定下的人才策略的讨论,要比对联想集团裁员本身的讨论,对中国企业更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5.
裁员小贴士     
星期几裁员最合适?在美国,企业宣布辞退某个员工的最佳时间是在星期五下午5点。通常被裁员工的情绪都不是特别好,周五下班前宣布裁员决定,被裁员工可以在周末有个放松的时间,以调节低落的情绪。这样做也可以避免被裁员工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可以避免他消极的工作态度影响别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万一被裁员工报复公司,破坏了公司的电脑系统,公司也可以有时间在周一上班前把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全球企业纷纷大幅裁员,令人遗憾的是裁员风潮中也裁掉了许多具有专业技术的白领员工,企业在不经意中流失了自己的智慧资源。 企业为降低成本采取裁员的方式情有可原,但因此对公司造成的负面效应却不应该忽视。员工离职实际是公司资源的变相流失。因此,正确处理员工离职事件及其影响,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当是公  相似文献   

7.
温柔的一刀     
自从两年前某知名企业采用了“闪电裁员”之后,各式各类的企业不顾恶评如潮,纷纷效仿,“闪电裁员”似乎成了一种管理时尚,不跟就不时髦。在“闪电裁员”中,被裁员工被要求在极短的几个小时内交还电脑、门卡等物品后马上离开,随后公司立即关闭其ERP账户和邮件系统。细想一下,企业之所以采用“闪电裁员”的绝杀狠招,无外乎担心被裁员工因情绪激动而产生极端性破坏  相似文献   

8.
朱晓平 《人力资源》2006,(20):59-63
裁员通常发生在公司战略转型或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甚或出于对公司宣传和造势的需要等,这是企业战略决策层为了改善经营绩效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但如同一个凄美的童话,当一个企业裁掉原本属于体内的一分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完成换血的同时,也给所有相关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果不对裁员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负面心理影响进行有效的管理或合理的引导,则会严重妨碍企业裁员增效目标的达成,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悲剧性事件。大多裁员案例都很难做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但是,难道裁员就一定是一种被动的组织风险行为,成为让相关人员痛苦的经历吗?难道只能是企业与员工的“赢-输”结局吗?笔者在近几年中曾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若干公司的裁员工作,提供在裁员过程中的心理支持。经历过这些事情,笔者认为,通过导入系统性的心理支持,完全有机会使裁员工作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9.
4月间,柳传志觉得自己要主动找媒体来说点什么。令他略感不安的是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贴子:《联想员工亲历大裁员:公司不是家》,作者应该是刚被联想由于收缩业务进行战略性裁员而裁掉的员工。“写得很委婉、哀怨,感情也很真挚,看了以后我感到挺难过……”和言语一贯的掷地有声、激昂响亮不同,柳传志阐述他对“战略性裁员”、“联想是不是家”等看法的时候,语速缓慢、声音低沉、字斟句酌。这个话题,于他而言,的确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10.
记得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媒体上天天都是有关华尔街金融海啸的新闻,中央2台的“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持续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企业里几乎每家都在处理调整、裁员、节支等问题,员工人人自危;朋友们见了面谈论的也多是“你们公司裁员了吗”、“你的职位能不能保住”之类的话题,至于说“拿了多少年终奖”、“有没有加薪升职”等问题,谁要是能提出来,很可能就会被视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1.
职场动态     
《新前程》2007,(12):6-6
年底到了,离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采取了裁员或者其他一些措施。近来,华为的主动辞职和沃尔玛的大裁员行为,被业界认为是在有意规避《劳动合同法》。为此,一位前华为的员工在网上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为标题,发帖表示对包括华为在内的这些企业的做法的不满,“企业忽视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在外资企业林立的苏州市,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不同寻常:由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经历了中德合资、德国独资的变更,员工历经数次裁员。正因为有此番经历,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格外珍惜西门子的品牌和人才,公司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达200万元,给员工提供了发展平台及安全感,“企业不能因为员工有可能跳槽,就不培养员工,如果这样,岂不是恶性循环?”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放水养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资讯     
企业聚焦神州数码分拆后4亿元期权留给员工7月3日,神州数码分拆出的IT服务集团与苏州创投组建的合资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被正式批准注册。据了解,整个公司引入苏州创投后估值为21.5亿元,而其中有4亿元是预留给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期权,占总股份的18.9%,这使员工看到了未来的巨大希望。神州数码IT服务集团总裁董其奇表示,给员工分配期权时,最主要的是看业绩。  相似文献   

14.
启示一:股票期权是一种方法,而比方法本身更重要的是蕴涵在方法中的观念 股票期权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股价的节节攀升创造了经理人通过行使股票期权获得上亿美元年薪的财富神话.当人们把股票期权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时,便走进了对股票期权的理解误区:股票期权能够解决现代企业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这句话没错,但还有一句: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方法不只是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带来了新方法,但这种新方法在现实环境下运用会遇到层层阻碍.那么,股票期权的意义何在?它带来了什么?它带来的新观念是:完善的公司治理应包括员工激励计划,同时公司可以通过巧妙的报酬安排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15.
徐沁 《人力资源》2011,(7):24-26
风口浪尖前段时间,酷6的"暴力裁员"正沸沸扬扬地上演,其间不断涌现的各种图片和视频,更是将这一原本属于企业战略调整的事件推向社会。在大众媒体和舆论的纷繁报道中,酷6员工和上海盛大之间的矛盾纷争也在逐渐扩大。静观此次"暴力裁员",人们难免会对目前网络经济下各种形态的商业模式产生质疑。可以说本次  相似文献   

16.
黄渊明 《人力资源》2006,(20):54-58
近两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从跨国企业波及到内资公司。2005年,德意志银行宣布裁员5200人,惠普1900名员工“自愿”离职,BBC裁减20%的员工,爱立信因关闭CDMA业务而裁员250人,JBM实施了“全球万人裁员计划”;在国内,2006年7月中旬发生了百度裁员风波。这些知名企业纷纷举起裁员的大旗,让国内外其他企业在观望、猜测之余也惶惶不安,不由反观自身:企业是否需要用裁员来换取发展?能否承受得起裁员的风险?又该如何去规划裁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今天,美国的出口值有50%是由不到20个员工的小公司所贡献,只有7%的出口来自于员工5000人以上的大公司。“大就是美”的神话业已打破,“小而强”的时代正在来临。企业界尤其是服务业的“减肥”运动方兴未艾,不过,不少专家指出,未经深思熟虑的“减肥”,不但有损公司形象,打击员工士气,而且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怎样才能做到既顺利“减肥”又不留后遗症呢?讲求裁员艺术任何一个员工都不愿遭受被裁减的厄运,如何做到使员工被裁减后心平气和,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公司在职员工无疑是个激励。这里,美国大通银行的裁员艺术…  相似文献   

18.
德国公司裁员的方式很简单。消息传出来,员工不用盘算,也不用走关系,每个人几乎都清楚,谁将在这样一场动荡中告别同事。所以大家心胸坦荡,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德国裁员的方式,大多是这样的:先是培训期的员工,然后是单身员工,接下来是结了婚没孩子的员工,再接下来是结了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最后是结了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员工。如此简单的“一刀切”方式,是否会造成竞争机制的乏力,德国人却说:“谁说我们没有竞争?每个员工按业绩收取年终红包,平庸的才几千马克,优秀的有上万马克。”让人惊叹:比起奖金上的差别,裁员才是真正的“撒…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专业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的心理咨询师,易普斯公司首席顾问张西超博士亲自参与咨询了最近引人注目的联想裁员。那么,老板或HR经理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裁员?该以什么心态和方式与被裁人员进行面谈,以尽可能降低对被裁员工造成的心理伤害呢?  相似文献   

20.
商界大师罗伯特说:“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重要。采取人道的手段裁员的公司能更好地保持住留职员工的信任与忠诚。而信任是企业最有价值但也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