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黄影 《企业导报》2010,(2):181-182
公司管理层是践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关键,如何在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两个维度之间维持平衡,公司管理层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界定负责对象范围。以美国的"经营判断准则"与"其他利害关系人条款"为例,试探讨公司管理层自由裁量权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系。为更好履践公司社会责任,亦应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立法规制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其权利主体是与公司有某种利益关系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系在股东之外,现实或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受公司的决策与行为影响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3.
焦娇 《企业研究》2011,(6):23-24
效率原则作为最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已普遍为现代商法所接受。公司法将股东与公司利益的保护也当仁不让地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主体对于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的承担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公司这种主体也当然不能例外。然而,私法领域中的公司法在对待股东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态度上与社会的发展并不协调。本文在对公司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更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及更科学完善的公司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效率原则作为最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已普遍为现代商法所接受。公司法将股东与公司利益的保护也当仁不让地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主体对于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的承担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公司这种主体也当然不能例外。然而,私法领域中的公司法在对待股东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态度上与社会的发展并不协调。本文在对公司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更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及更科学完善的公司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承担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其权益,以求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根据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进行认定,并进一步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整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和追求的是股东利益至上,但随着社会本位权利思想的确立,这一观念招致质疑.谋求股东利益不再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公司还应该关注和促进其他社会利益,承担相应得社会责任.本文认为,从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入手促使公司践行其社会责任是可行的.在对国外体现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实践的进行分析和学习之后,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相应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迪 《集团经济研究》2007,(20):373-374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崭新的论题,它是在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它修订了公司的唯一目的--盈利性,提出应顾及社会利益,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将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学术界探讨企业对社会发展所作贡献与承担责任的主要热点问题.深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企业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当然,股东利益服从于企业利益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影响着企业利益的维护.那么,机构投资者监督和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更好地实现自我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协调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流通股股东及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规范公司运营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目标的制定、实施措施的落实以及效果监控的体系结构;二是公司管理层及董事会提供恰当的激励措施使其充分利用资源,追求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并实施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增加股东价值是公司首要的道德义务,这种股东至上理论要求公司管理者对股东负责。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义务范围的拓展,管理者的决策开始影响到工业社会的所有成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并非公司必须关注的唯一对象,这一责任应该向更广泛的社会负责。本文在讨论了社会责任理论形成及引起的论争的基础上,试图探讨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并简要提出了增强公司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兴起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对其可能影响周围人群、社区及环境的商业活动承担责任的…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管理层利益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应是现代公司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公司管理层利益的实现是要将管理层的企业家才能等在现期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尽量得到准确的量化。因素管理层利益的内容应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报酬与动激励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在注重短期激励的同时给予管理层高度或有的(contingent)长期激励,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的短期与长期一致,以克服所谓的“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一、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1.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公司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企业经营者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继而产生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的需要.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身的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有效的监督制度限制代理人的行为.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一整套制度来实现相关权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其中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构成了公司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抑或道德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山漫  闫小龙 《企业经济》2002,(11):148-149
一、公司的营利性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公司的生产规模较小,雇佣人员不多,国家一般不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予以干预.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公司有充分的自主权.公司作为经济性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社会对其唯一的要求.亚当@斯密所设想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就是建立在公司等经济人对其私利的追求上.当每个人都在实现自己利益时,社会整体利益自然得到维护.在立法上,强调个人本位,私权绝对和意思自治.公司被认为是股东的财产,股东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思,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公司负有遵守法律上有关环保、纳税、劳动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的要求,除此以外,公司并不负担其他对社会的法律或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实质是一种机制,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是在现代公司制的基本产权结构下对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健全完善社会股东治理机制 由于大股东多数直接或间接进入公司管理层,而广大中小股东处在公司外部,他们的利益最容易受到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的侵害.  相似文献   

18.
在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情况下,公司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的运作质量。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体系扩展的结果。公司股东把钱交给董事会和管理层使用,于是形成了受托关系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Fiduciary duty将自身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后.为他人的利益采取行动的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袁天荣 《财会通讯》2008,(11):13-14
企业并购会引起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控制权的转移是企业的重大事件,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并购中的利益相关者在外延上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相同。但对企业并购而言,从研究并购行为的角度,少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只是与并购相关,而且还能够结合自身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行动,影响并购。为此,本文将那些能够对并购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其利益直接受到并购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作为并购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并购利益主体主要包括股东、管理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