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40次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既是对人才工作的新希望和新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总的指导方针与发展方向。识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2.
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企业管理,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才理念。这种人才理念包括诚挚的爱才之心,准确把握人才的识才慧眼。吸引人才的聚才机制和人格魅力。用人所长、以绩论人的用才之道,宽大为怀的容才雅量,善于谈话沟通的知才技巧,挺身护才的胆识。不断育才的远见,以及出以公心荐举真才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市场,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到之后,如何培育使用,如何得其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何等的困难。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去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论文的一个特点。本论文从中小企业的人才标准,到中小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再到对中小企业人才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最后怎样建立中小企业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一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11):11-12
<正>习近平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管理中,领导者仅仅注意发挥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衡量一个领导者管理工作的成败,一般来讲,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是否有成绩,有效率;二是是否懂得用人艺术,是否拥有人才。管理者的用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人才。发现人才,首先要有爱才之心,爱才的思想基础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管理者应有的思想品质。而有些管理者口头上虽说是要尊重人才,但内心却嫉贤妒能,惧怕比自己能干的人,为了一己的私利,就有可能压抑、埋没人才。因此,发…  相似文献   

6.
贺国杰 《当代经济》2007,(8X):16-17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那么相应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尤其显得重要了。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代表宅急送和联邦快递两者用人之道的异同。同时也希望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学习跨国公司用人之道给出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得才者昌 ,失才者亡”。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是这样 ,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人才是企业兴衰之根本。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 ,要想生存发展 ,长盛不衰 ,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内部环境 ,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配置。为了把“用好的制度选人”与“用好的作风选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工作中充分…  相似文献   

8.
田夫 《经济前沿》2004,(8):U001-U00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是第一和最宝贵的资源。龙岗区要实现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会议精神,从龙岗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以发展大业聚天下之才,以天下之才兴发展大业。  相似文献   

9.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具备用人素质是很重要的。他应该既有识才的慧眼,又有举才的胆略,还要有用才的本领以及甘当“人梯”的精神。一、企业领导要有识人的慧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王琦 《生产力研究》2004,(7):138-139,175
为了消除旧体制的弊端对人才的制约 ,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企业家不仅要有识才之眼、举才之德、用才之能 ,更要有爱才之心 ,容才之量 ,护才之魄。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努力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完善对人才的激励和考核监督机制。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意思是说,治国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如果用错人就难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领导者要深谙选人用人之道,具备识人之智、用人之能、聚人之艺。  相似文献   

12.
宝洁公司人才激励制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企业的竞争正在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演变,“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无往而不胜.宝洁公司把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其完善、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这也是宝洁公司能够传承百年,基业长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贺国杰 《当代经济》2007,(16):16-17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那么相应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尤其显得重要了.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代表宅急送和联邦快递两者用人之道的异同.同时也希望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学习跨国公司用人之道给出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得名牌者得天下,失名牌者失天下”,这是无锡市光明制衣集团公司2600名员工,在实施名牌产品工程中的共识.这家拥有4个分厂的制衣集团以生产“银湖”名牌衬衣享誉中外,去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4千5百万元,完成利税1000万元,是无锡地区服装行业众多厂家中的“大哥大”.  相似文献   

15.
常双燕  赵洁民 《经济论坛》2004,(15):155-156
鸦片战争的风雷,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从训诂考据的沉思中抬起头来,回首中国历史的沿革,面向中国社会的现实,正视西方世界的强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魏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时代新风,打破“中国中心论”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特别是他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指出:“得一后夔,天下无难正之五音;得一伯乐,天下无难驭之良马;得一颇、牧,天下无难御之外侮。”国家人才充实了,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和财力,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魏源的人才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道出了民心向背、舆情民意对统治者的生死攸关。足"兵"、足"粮",还必须足"信";去"兵"、去"粮",但不能去"信",体现的是古代统治者对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又一重自觉。金融危机背景下,温总理也强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识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指出,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去识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去识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去识人。考察干部不应在求平、求稳的维持型人才上过多着眼,而应大胆地在敢闯和敢冒的开拓型、经济型人才上多加留意,把讲政治、懂经济、会管理的改革者列入“一把手”的考察视野。识人、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时明确指出,用人的…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在成奉同治朝创建功业,“中兴以采,一人而已。”其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灵魂,在于以人为本,主张“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力挽晚清危在旦夕的政局.曾氏认为关键是识才与育才.“德”与“才”“识”是衡量的标准,必须创建学堂.培养人才。曾国藩幕府鼎盛的原因是知人善任,极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专长,而且根据不同等级的人才,施以不同奖励机制.以便留住人才,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9.
本然 《经济纵横》2006,(6):76-76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故)大者亦为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人、财、物、信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财、物、信息又由人来控制和掌握,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则企兴,失人才则企衰,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