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是协调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通过业绩评价目标和各层面的指标,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组织内更明确。便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使管理层及员工目标一致。集中精力改进企业的绩效,便于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检验、确认和修正。另外。企业业绩评价也是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基础。企业所有者可以借此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将构建关键业绩指标的思想引入到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文中介绍了关键业绩指标的设计原则、要点和过程,并且将关键业绩指标归为财务指标、战略牵引指标、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指标三个方面,在对每个具体企业的KPI体系设计时可将其作为主控因素进行下一级指标的分解。企业KPI指标体系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地传递到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促使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竹泉 《会计之友》2004,(10):26-27
跨区分销企业的业绩评价应贯彻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体现企业营销战略意图,并为企业的业务流程改革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因此,跨区分销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并重,并对适应市场形势和企业战略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4.
业绩评价实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选择的业绩评价体系应以战略为中心,遵循企业战略的价值取向,能够支持和增强该企业的战略,帮助管理者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所处的生命阶段发生改变,战略目标就会发生改变,业绩评价体系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战略管理的需求。企业业绩的衡量依赖于评价指标,对业绩评价体系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业绩评价指标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5.
企业业绩管理:构成要素分析与运行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绩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组织宗旨、预期战略的贯彻和组织业绩的最优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一致,实现或提高员工业绩,从而使组织业绩最大化。业绩管理系统由主体、客体、目标、原则、指标、标准、方法、报告等8个基本要素组成,分为业绩规划、业绩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业绩管理信息四个子系统。所以,只有在分析系统构成基本要素及其之间逻辑关系和设计四个子系统运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岗位工薪制下的专家积分制评价体系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位工薪制是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薪资分配体系,本文对岗位工薪制下专家积分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专家积分制评价体系设计思路,通过建立动态积分管理办法,公平评价核心技术员工业绩,有效激励,达到薪资分配为企业战略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来说,它所在的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和制约其运行过程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竞争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业绩评价体系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异,并通过特定的环节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业绩评价体系。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考察和研究,为业绩评价体系注入“新鲜血液”,适应新形势下业绩评价的要求,使企业的管理控制行为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8.
集团管控     
《财务与会计》2009,(3):29-29
集团管控是指大型公司总部或者高层对下属企业或部门采用的管理控制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集团型、多元化企业管理的需求。集团管控主要解决四个核心和关键问题:选择何种组织模式;如何设计组织架构;如何规范责权体系和核心管理流程;如何进行业绩评价体系。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不同,集团管控主要有投资管控型、操作管控型和战略管控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丹 《会计之友》2008,(2):24-25
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是对企业成本管理成果的分析、考核与总结,它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程度,并且通过对竞争市场整体状况和竞争对手业绩的分析比较,为企业最终取得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本文从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入手,着眼于成本理论在企业战略中的运用,将成本与战略有机结合,系统分析了战略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及相关特点,并以该体系的基本要求与分析步骤为重点构建了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刘军 《电子财会》2005,(8):10-13
对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来说,它所在的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和制约其运行过程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竞争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业绩评价体系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异,并通过特定的环节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业绩评价体系。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考察和研究,可以为业绩评价体系注入“新鲜血液”,适应新形式下业绩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石油钻井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联性。业绩评价理论认为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是为战略管理服务,但一些石油钻井公司的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基本上不提及企业战略,用于业绩评价的财务  相似文献   

12.
一、石油钻井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联性。业绩评价理论认为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是为战略管理服务,但一些石油钻井公司的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基本上不捉及企业战略,用于业绩评价的财务经营指标、管理控制指标等都只反映了对某一方面的考核内容,指标相互之间的逻辑驱动关系以及与公司战略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所以,应该根据战略需要设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以互相驱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平衡计分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绩效考核的测评体系,而且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优势的管理方法。它把企业的战略置于中心地位,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财务业绩、客户评价、内部经营及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设置了15~20个可量化的指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并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将员工的报酬与测评指标联系起来,促使这些战略转化为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素质,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关键的一环,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任何环节的正常运转都与绩效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员工绩效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业绩评价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改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制度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企业的管理战略、经营策略进行业绩评价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管理是否能做到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  相似文献   

16.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含品德)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其目的是:确认员工的工作成就,改进员工的工作万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在管理工作中大量使用的手段,它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五大体系之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括介绍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基础上,针对现有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模型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平衡计分卡战略性业绩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性,采用灰色决策系统解决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举例说明了此模型的运用过程。该模型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从而促进了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评价和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创新业绩评价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改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制度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企业的管理战略、经营策略进行业绩评价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管理是否能做到“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相似文献   

19.
企业总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 《四川会计》2001,(11):22-23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当今世界企业界和会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单一财务评价体系,是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的工业时代的产物和必然,他注重的是对过程结果的反映,带有静止、单一和被动反映的特点,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主动地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及战略管理手段实现有机的融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已变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使得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战略的核心思想,企业现有的、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业绩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财务战略制定有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而企业财务战略的业绩评价具有延展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财务管理的业绩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收益。文章主要围绕企业的财务战略制定和业绩评价研究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