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退耕还林(草)现状分析及税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导致西部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为保护西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这个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草)试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政策必须加强,特别是生态税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还林(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若干宏观和税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内蒙古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问题,然后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逐渐恶化的特点,对内蒙古全区的退耕还林(草)问题进行分区分析,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借鉴三个盟(市)的经验,分别探讨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股份合作造林、与农业产业化结合退耕三种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草)模式,值得内蒙古其他盟(市)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程默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417-420,469
通过对陕北退耕还林(草)区的深入调研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观念落后、技术缺失和农地分散经营等因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后退耕时代”只有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草)成果“保得住、不反弹”。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陕西退耕还林(草)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陕西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的重要作用 ,针对陕西退耕还林 (草 )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最大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因而深得我省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退耕还林(草)265.1万亩,占计划的57.6%,其中退耕造林可持续发展德最”,护据已计林152.81万亩,占66.44%;宜林荒山造林112.9万亩,占48.82%;封山育林155.66万亩,占计划的77.83%。我省今年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特点是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到了“五结合、五优先”。一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优先…  相似文献   

9.
10.
11.
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博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退耕还林的面积近几年波动幅度很大,这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关。有人认为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应减缓退耕还林的步伐。文章认为,退耕还林不是粮食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粮食单产的减少。从一定角度来看,退耕还林不仅不会危机粮食安全,而且还会提高粮食安全的系数,只要在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退耕还林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退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评价耕地后备资源和坡耕地的开发利用,为西部开发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护战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黎平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沙漠化耕地调查评价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耦合造成并加速了耕地沙漠化,沙漠化已经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耕地沙漠化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沙漠化耕地调查评价与生态恢复已成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会泽县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5年云南省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为据,分析评价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成效。结果表明:陡坡耕作减少,生态效益初步显现;退耕补助期内,农户收入普遍增加;但因工程"造血"功能不完善及缺乏规划,农户生计仍受到较大影响。有序规划、稳步推进工程实施,扶持与拓展相关产业,改革与完善林权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与技能培训等将促使退耕还林的效益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全国开展生态退耕土地调查项目试点-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为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生态退耕后对经济的影响,总结出田东县生态退耕后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为其他地区实施生态退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生态退耕后,田东县粮食供给有保障,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研究结论:生态退耕工作应结合当地实际,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显现出生态退耕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数、定级指数、作物产量等方面入手,用产量指数法分析论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耕地级别占补当量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原理,构建了耕地占补当量影响因素修正体系及修正系数表,给出具体应用方法,为耕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换算关系提供参考,在转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面临的森林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面临的产权纠纷、林地使用费的收取、森林资源交易、经营技术与集体生态公益林管理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有纠纷的林地进行审查并重新界定,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制定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组建森林资源交易市场等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