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诸如岗位缺失、再招聘以及再培训等额外的附加成本,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球2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进行的跟踪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让雇主和总裁们夜不成眠的事情是什么?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如何留住主要雇员”。但事与愿违的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率却比较高。研究表明,导致核心员工流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员  相似文献   

2.
员工离职得耶?失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达 《人力资源》2010,(4):80-81
俗语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员工离职的高峰期,同样也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期.特别是今年,各行各业均呈现出回暖复苏之势,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才.企业一方面忙于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本企业员工离职的境况.面对员工离职,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们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王梅英 《人力资源》2006,(2S):30-31
又到了年初,各单位大规模招聘新员工的时节又到了。不知你发现没有,只要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形形色色的“关系户”就会从各种渠道纷至沓来。还偏偏有些企业特别欢迎这种“关系户”。《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企业中由员工或熟人推荐而来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分别占46.17%和50.85%的比例,而一般员工的招聘就更脱离不开这个怪圈,通过“圈子”吸纳的人才高达60.85%。[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能否招聘到优秀的、合适的员工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本文以A集团为例,分析其外部招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A公司外部招聘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白玉  雪华 《上海质量》2004,(8):37-38
如何使本公司的员工自觉地在企业外部支持本公司的创品牌活动?如何使本企业的工作人员向外部传递本公司创建品牌所蕴含的诺言?“激活公司的品牌”活动是:支持、传播本公司创造的品牌产品效应。这是一件员工出于自愿、觉得必须去做的事情,这涉及员工对企业、对领导者.对产品和服务.对前途和对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器具……”日本顾客中流传着这样的评价:“别家公司输给松下电器公司,是输在人才培训上。”因此,企业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而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当今以及未来时代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业企业沃尔玛与员工建立的伙伴关系,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称员工为“合伙人”,要求管理者必须尊重和赞赏员工,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正是这种合伙关系,使沃尔玛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及时发现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是沃尔玛的人才观。过去,沃尔玛推行的是“招募、保留、发展”的用人模式,现在则改为“保留、发展、招募”的模式。这一改,表明公司侧重于对已有人才的保留、培养与发展上,改变了以前通过不断招聘来挑选人才的做法。在公司内,领导处于最底层,为员工服务,是员工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全球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市场。企业的跨国经营需要招聘多元化的人才,员工多元化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财富,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招聘中应该注重人员的多元化。员工多元化招聘与单一化的员工招聘模式相比,它要求招聘管理人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有意识地去招聘多元化的员工,并在招聘的同时考虑员工的性别、性格、气质、价值观、学历、经验的合理匹配,为实现多元化员工配置奠定基础,给企业带来高效业绩。  相似文献   

9.
春季往往既是企业大规模招聘的高峰季节,也是劳动争议的高发季节。如何避免大学生招聘过程中出现歧视现象?如何聘用外国员工?临时工在待遇上和正式员工是否应有区别?雇用农民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这些困惑日益困扰着许多HR。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开疑团,从招聘中的诸多细节入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员工培训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有力武器,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还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杠杆。但是很多员工受培训之后很快跳槽或流失,企业投资得不到应有的收益,甚至很多人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企业培训为自己培训了对手。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感叹,不培训,没人才公司就是“等死”,但培训后却发现公司在“送死”。培训后的员工为何会流失?  相似文献   

11.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企业界所认同。然而如何通过实施人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则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员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价值,于是,采用高薪资、高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严把招聘录用关,加大培训投入,并加强了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前程》2009,(11):71-71
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创始人比尔乔伊曾讲过一句话:企业外的人才往往多于企业内人才。这句话放在今天也还能称之为企业人才招聘的“趋势”,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如何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企业外”人才加盟,是当下人才招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戴福 《人力资源》2006,(3X):63-69
春季往往既是企业大规模招聘的高峰季节.也是劳动争议的高发季节。如何避免大学生招跨过程中出现歧视现象?如何聘用外国员工?临时工在待遇上和正式员工是否趣有区别?雇用农民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这些困惑日益困扰着许多HR。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开疑团,从招聘中的诸多细节入手.避免出现不必受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杨威 《人力资源》2007,(11X):31-34
曾经有位记者到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采访,看见一名员工在车间工作时汗流浃背,问他:“为什么不把电风扇向自己吹而朝机器吹。”这名工人极自然地回答:“机器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蒙上灰尘而缩短寿命,所以电风扇要朝机器吹。”这个极平凡的小故事,显示出这家企业员工与公司已经心心相印,融为一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使员工与企业心心相印,才能留住优秀人才,保持企业永盛不衰的竞争力。本文将以M化工集团为例,讲述企业如何建立人才保留及员工离职预防机制,将离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经验反复证明,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企业“硬件”日趋接近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这一“软件”因素,是众多国有企业极为关注和一直探究的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员工激励的一般性问题,论证了企业绩效考核方式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和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逐步完善的劳动法规,对于解聘试用不合格的员工,企业该如何出具证明?面对企业发展的人才急需,面对招聘过程已经付出的成本和精力,企业该如何让更多的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  相似文献   

17.
陈晓萍  颜威 《新前程》2006,(3):66-67
维康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的彩电制造企业,于2004年收购了总部位于法国的一家手机制造商恩贝尔公司。在恩贝尔被收购后,就不断有员工离职。到了2005年,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如今苏州公司销售市场部门“已经没有几个老员工”了。维康公司在人员招聘方面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员工招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针对企业员工招聘问题的性质,通过实例,运用管理运筹学中的0-1整数规划模型,对企业员工招聘问题建立了运筹学模型,并利用WinQSB2.0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和科学决策,以说明该模型和WinQSB2.0软件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员工招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案例:陈某是一家制药企业的老总,最近为员工跳槽之事闹得血压升高,时不时还住院治疗。一提起员工辞职或跳槽,他就烦躁不安;“有些是创业初期的老员工,是同患过难的,如今也跳槽。有些是新招聘来的研究生、大学生,干了几年后,翅膀硬了,就要飞了,你就烦不烦?”当然对一家公司来说,走一两个人应该是没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这些辞职的员工都是些骨干员工,或身居要职,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1、员工招聘合约法律风险 甲公司根据自身需求,想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招用部分人员。于是将招聘条件给了乙劳务派遣公司,由乙公司负责招聘,但在与乙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有这么一个条款“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代企业招聘某某岗位多少名员工”,并未引起甲公司的注意。后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依据此条款将甲公司和乙公司共同列为责任主体。甲公司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最终还是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本案中由于上述条款的约定,造成招聘主体不明确,使劳动者产生认识错误的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发生纠纷,不管是劳务派遣单位还是用工企业,都难脱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