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番街的成功,既提升了整个美罗城的品味,使其形象焕然一新,也对徐家汇新一轮调整和能级提升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罗城B1F“五番街”策划于2008年,成型开业于2010年8月.开业首月,大众点评网“本周热门”排行始终位列第一.事过一年,五番街拉动了美罗城营收千万级增长,同时“五番街”荣获上海市商业创新奖,并于2012年2月摘得上海企业名牌称号.
五番街荣获上海商业奖,组委会有过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评语,“五番街的成功,既提升了整个美罗城的品味,使其形象焕然一新,也对徐家汇新一轮调整和能级提升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永嘉 《21世纪商业评论》2013,(15):60-62
文化与商业的混搭,品类与品牌的混搭,形成了上海美罗城特有风格。7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海贼迷(日本排名第一的漫画《海贼王》的粉丝)们涌向上海美罗城购物中心,这是《海贼王》在中国以及亚洲的首秀。活动期间,日本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将所有人物一比一人偶带到了美罗城,同时,举办了由50多幅原作者手稿组成的画展。而美罗城的整个外大楼被装扮成了巨大的海贼船模样。 相似文献
4.
吴篁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0,(4):20-21
在购物中心商业形态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那些与购物中心形成紧密联盟关系的商业品牌能否伴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壮大,获得更多快速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6.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后,上海商业又是中国流通革命的领头羊,引领中国商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分散经营走向连锁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便捷和实惠。上海商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了集团化、规模化、股份化、多元化经营。上海商业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小政府、大流通、大市场、大商业"的管理转型,政府对商业企业的干预日益减少,商业企业经过"六自主"改革,扩大了自主权,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运行主体。上海商业布局也发生了明 相似文献
7.
李平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7):28-30
以如家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业态的出现,曾经被认为开创了传统酒店行业中的“蓝海”,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他们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光顾,也令风投资本趋之若骛。但是,随着一大批同类型酒店的蜂拥而上,经济型酒店迅速出现了投资过热,据商务部调查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已达100家,与2006年相比,品牌数量及市场供应量均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8.
随着促销之波的普及,新形势下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比平时难上加难,使业内人士不免有江郎才尽之叹。回归到营销的原点,关注并研究目标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在玩转最能打动消费者的锐利武器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厂家和商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赠品上。因此,此策略的运用得当,很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舍弃竞争品牌,换取长远的销售业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赠品与产品南辕北辙,有时往往没能真正发挥其有效性,从而失去了企业配送赠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旅是一个超级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可以注入很多东西,商业创意、文化艺术、品牌营销,等等,可以把很多东西整合到一起。文旅的任何一个板块做出来可能都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和商业相关、与文创共生,已经超越了广告的范畴,扩展了创意的边界。品牌在这个超级场景下有哪些新机遇?对广告、创意提出了哪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家及地区展馆等项目进行全案策划、设计、工程建造、运营管理、大型活动组织及主要联合馆的主场管理等,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点意空间)已成为一个具有大型主题展会策划和厅馆建造实力的综合发展集团公司。近年来各类展示工程策划、设计和建造任务分布全球各地。2011年,点意空间中标201... 相似文献
13.
国内百货业正遭遇一场寒流,表面来看这场寒流起于金融危机,兴于电商崛起,加重于反腐倡廉的运动中,其实关键还在于国内商业这一轮过于专注于规模的扩张,享受商业地产快速开发运动的成果,疏于对市场发展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学习和研究,进入了商圈重叠、同质化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5.
孟岩峰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8,(1):83-84
作为消费者如果还认为西单是一个只能打折的地方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不时尚,消费没有饱和,只有品味与品牌是否在提升。西单商业的升级已是必然,大悦城的出现无疑拉开了这一变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17.
过去三年,谁都会说要瞄准索尼和三星,但是没有人能够像明基那样,愿意去盯住它们的灵魂深处——“打造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因为打造新品牌太耗时太费力;更何况明基还要借力新品牌来推动公司业务全面实现从IT外设到3C整合的战略转型。看看明基的股价,甚至到现在还没有回升到较高的位置,约为三年前的一半,如此不“迁就”投资者、力图超越大代工的优势商业环境,这样的企业需要设计怎样的策略才能承受得住各方面的压力?新品牌第一年即遭遇欧洲市场渠道叶仓亲”,危机如何化解?什么才是平衡“代工与品牌”发生冲突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明基真正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其实是什么?2004年,明基全球实现营业收入5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6%。2008年如何实现100亿美元的规模经济?本刊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春花教授联合采访李煜耀,细解BENQ三年全球化运筹之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