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播台     
《西部大开发》2005,(2):16-16
林毅夫: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体! 这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林毅夫在1月9日举行的"青年华商峰会"上发表的看法。 林毅夫解释道,无论从宏观经济发展史还是近年经济发展的微观数据来看,中国都具备跻身经济强国最前  相似文献   

2.
"既然我国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不管国际经济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我国的经济就会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很有信心.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大宗商品上涨等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2022年,中国经济将如何继续前行、稳中求进?经济增长的动...  相似文献   

3.
张永军  冯并 《西部大开发》2015,(Z1):120-15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简称"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具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也成为中国和全球地缘经济理论财富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论创新,也已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实践。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冯并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有较长的时间在西北地区工作和生活,对丝绸之路的各种信息比较关注,也颇有研究,从历史到现实经济发展活动都有猎涉和观察。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他认为,"一带一路"应加上"一洲"的战略构想,在他看来非洲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同时更为中国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新年伊始,面对新常态、新丝路、新西部,本期《丝路大讲堂》栏目,特邀冯并先生,以《代言丝路经济(上)》为题,就"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重大问题,为县市决策者详尽解答,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4.
茅于轼先生在贵刊1999年第9期第4页《拒绝赶超》一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发展高科技产品一般是缺乏比较优势的,因而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重点的赶超战略是不可取的。他还提醒人们,我国解放后的几次全面赶超计划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茅先生由此而"拒绝赶超"。无独有偶,国内另外一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其1994年所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中,也认为50年代新中国选定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是一个违背资源比较优势的"错误的发展战略"。林先生主张用比较优势战略替代赶超战略。茅、林二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日前表示,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仅不会萧条,而且会维持近10%的增长速度。林毅夫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3,(7):54-56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宏: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强迫将导致中国经济“受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消费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尽管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尚不具备全面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条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产业基础、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面对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契机,中国应在低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改进现有的产能和效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书架     
《浙江经济》2012,(21):60-61
《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林毅夫著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版59.00元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观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国际贸易不均衡的根源并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同时,他也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07,(9):10-10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认为:世界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三大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四大动力;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认为:8.0%-11.0%的增长率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16,(24):12-12
据中新社报道: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2016年6月4日在北大国发院以"中国的高速增长期结束了吗"为题发表演讲认为,中国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林毅夫指出,两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引起中国国内和国际的高度关注。中国在2015年的6.9%的增速是25年来增长的最低水平,而中国连续6年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这是改革开放后不曾出现的。国内来看,  相似文献   

11.
林毅夫 《发展》2005,(7):19-20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扶贫事业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经济学家林毅夫撰文,就扶贫问题提出了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4,(1):45-46
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中国确有很多机会,但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转型国家,中国并不容易解读.那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究竟在什么地方?日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3.
箴言     
过去三十三年来,对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但我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将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7.5%到8%。——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相信中国政府能成功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放缓时采取反周期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绿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一书是由揭益寿先生主编的一部有关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专著。此书通过对国际、国内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本着探索、发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总结其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2,(12):12-13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圜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确实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出访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时提出的旨在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战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不断变革,贸易投资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正在逐步推动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日前表示,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仅不会萧条,而且会维持近10%的增长速度。林毅夫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在上海发表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演讲,并就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接受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圜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确实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翻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毛泽东等人在1949年之后把中国经济的发展锁定于重工业化的道路,到后来的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则选择了开放和出口的发展路径。期间,中国经济完成了由内向到外向的成功转变。这种转变与成功,以林毅夫教授的观点看,是认知改变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旧有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而改弦更张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即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尚不见底的金融危机却让人提前认识到,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最终将是无法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