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产市场》2007,(4):58-66
编者按: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指导,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运用中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28个重点省市土地市场及土地供应数据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土地供应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产市场》2007,(8):70-80
编者按:   中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36个重点省市土地供应的数据监测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严控土地供应总量,限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使土地市场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生积极变化,有力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产市场》2007,(7):70-80
编者按:   中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36个重点省市土地供应的数据监测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严控土地供应总量,限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使土地市场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生积极变化,有力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07,(3):58-66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指导,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运用中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对全国28个重点省市土地市场及土地供应数据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土地供应形势良好。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国家运用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土地市场正朝预期目标发生积极变化: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得到理性调控,存量土地比重增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土地供应结构日趋合理,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成为供应主要方向:工业用地招拍挂比重稳步提高,市场配置程度进一步加大,大宗土地出让受到一定限制.有力地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和有效利用。 本刊特摘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大连.重庆.武汉等八城市土地市场监测的分析报告。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供应.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动向,由此可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产市场》2007,(6):70-80
中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36个重点省市土地供应的数据监测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严控土地供应总量,限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使土地市场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生积极变化,有力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本刊现摘登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南京.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十城市的分析报生。十座主要城市的近期土地市场面貌,由此可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②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③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资讯·土地     
《房地产导刊》2014,(5):15-15
宅地供应计划连续四年未完成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房地产用地20万公顷,同比增长26.8%:与此同时,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也在持续上涨。 不过,火爆的土地市场,仍不足以扭转宅地供应计划连续四年未能完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土地供应政策对城市居住用地市场的影响机制及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供应政策对城市居住用地市场影响的定性分析(一)城市土地供应政策及供应方式的变革根据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供应方式的变化,可以将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分成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阶段,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受制于资金和土地的限制,尤其是土地已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状况及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计划和空间分布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政策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通过土地供应量、土地供应结构和土地供应方式影响房地产价格.土地供应量变动影响土地价格、房地产供给量和购房者预期,进而影响房价.土地供应结构影响房地产供给结构,进而影响房地产供需结构,最后影响房价.  相似文献   

12.
华崞 《上海房地》2012,(5):60-60
日前,国土资源部指出,从去年以来房地产用地供应的态势来看,土地市场运行逐步趋稳,景气下行;土地供应量开始有所回调;监测地价和成交价款大幅回落,市场趋于谨慎;处于在建状态的已供土地数量充足。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今年住宅土用地供应1000公顷,  相似文献   

13.
土地     
正宅地供应计划连续四年未完成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房地产用地20万公顷,同比增长26.8%;与此同时,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也在持续上涨。不过,火爆的土地市场,仍不足以扭转宅地供应计划连续四年未能完成的现实。三月中旬,国土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13.82万公顷,同比增长24.7%,达历年最高,相当于前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的143%,全年供地态势符合调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基本要素.适时把握土地供应政策,有利于开发商正确理解政府宏观政策导向,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减少交易风险,取得最大利益.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快了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的步伐,连续出台了有关土地收购储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协议出让等一系列政策规章,逐步形成了国有土地供应中政府收购--储备--供应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如何理解新政策、把握新政策、运用新政策,是每一个开发企业所面临的必答命题.有鉴于此,对土地供应新政策的诠释也就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八条”言简意赅,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念.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虽涉及问题较多,但提纲挈领,目标高度一致——那就是稳住房价。  相似文献   

16.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关于香港土地供应和控制房价的经验。在还没有谈主题前,我想讲讲香港房地产价格演变的历史。香港的土地供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拍卖供应;另一方面是私人土地买卖,但是80%以上是政府的土地供应,政府供应的土地主要采取拍卖形式交易的。在1983年港英政府和中国签了一份协议,每年供应50公顷的土地。由于土地少的原因,所以房价从1990年开始到1995年一直飚升,彭定康时期的政府认为房地产价格太高了,于是多次采取行政措施控制房价。所以,房价在1995年跌了一下,后来,他看到如果到1997年房价跌的太多,对英国政府的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产市场》2007,(5):70-71
浙江土地市场监测的三大机制: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产市场》2007,(4):70-71
浙江土地市场监测的三大机制: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将北京市商服用地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土地供应政策对商服用地市场的影响;同时,运用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方法分析商服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土资源部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京津地区2004年综合地价为2009元/平方米,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大大超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居全国最高,其中北京上涨率为2.26%,数据显示北京地价的上涨幅度仍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北京在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土地的招投标政策之后.关于由政府单一渠道供应土地能否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可能造成的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