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直是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2019年,首单银行永续债推出,优先股发行条件放宽,资本工具认定标准完善等,都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良好的资本补充环境。回顾2019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趋丰富,永续债已迅速成为资本补充的重要方式,展望2020年,在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大中型银行仍将是主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将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目前正面临两大压力: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压力增大,二是因信贷支持经济导致的资本压力增大。因此,尽快开展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争取成为新型资本工具的发行试点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资本工具创新,不仅可以增强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银行股权融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核心功能是吸收银行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非预期损失,资本工具创新的经济实质是打破将融资工具简单地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务"的会计"两分法",利用结构化技术对股本和债务特征进行组合,形成"中间型"资本工具。巴塞尔III显著提高了"非普通股"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结构和资本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全球大型银行围绕新型资本工具的损失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方式两个核心要素进行了市场探索。为推动国内资本工具创新,商业银行应统筹内部资本积累和外部补充,相关部门应调整相关法规政策,为商业银行渠道补充资本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所谓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为补充资本金而发行的、本金与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的一般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根据巴塞尔协议,可以将不高于核心资本50%的次级债记入银行资本金,因此次级债在补充银行资本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先股来了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4,(5):114-115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优先股试点似乎比其他创新产品来得更快。 从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到首份优先股预案出炉,仅5个月左右。3月21日,证监会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规定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申请条件和发行程序,进一步明确了优先股作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有银行人士称,这份文件是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最后一个政策条件。至此,银行试点优先股的政策障碍被清除了。  相似文献   

6.
薛楠 《中国金融》2006,(1):51-52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压力。根据新的资本监管口径计算.要使我国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要求,资本缺口约为2.4万亿元;如果达到10%的稳健水平.则缺口约为27万亿元。在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之下,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新的混合型资本工具.拓展新的途径补充银行资本。目前选择的方式有发行可转债(TCB).实施资产证券化(ABS)和发行次级债(Subordinate Debt)等。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Ⅲ颁布之后,国际大型银行纷纷开始了创新各级资本工具的尝试,国内银行监管层正在着力推动商业银行创新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将优先股、二级资本工具等创新型资本工具尽快推向市场,以此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业扫描     
《证券导刊》2014,(40):59-62
中国银行10月16日公告称,境外优先股15日晚成功完成发行定价,创多项市场纪录。中国银行成为境内第一家发行优先股的上市银行。 本次境外优先股是中国银行优先股融资项目计划下首笔发行,是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首例符合Baselm标准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填补了国内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层面梳理分析了商业银行合规资本工具设计原理,对巴塞尔协议Ⅲ及总风险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s Absorbing Capacity)监管框架下的资本工具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国际主要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本结构及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相关特点及规律;全面梳理了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结构及资本工具发行情况,深入分析国内大型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迂回曲折、监管环境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历着经济下行、利润增速放缓、风险上升的严峻考验,银行资本补充问题再次显现。但当前我国资本补充工具存在风险缓释作用不强、发行渠道有限、创新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2016年将是银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的一年,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资本补充工具将有助于银行渡过转型艰难期,这不仅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