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日渐成为一个消费社会,消费已经逐渐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消费成为一种操作性的符号,个体通过对符号的追求满足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需求。笔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研究"租生活"的符号意义,认为租赁物在"租生活"一族看来是一种符号,他们通过租赁各种高档物品建构一种暂时性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韩愈 《商场现代化》2012,(21):72-74
从消费主体的角度出发,人们的消费首先源于欲望,而欲望的消费依赖一套文化象征和价值体系,通过从物到符号的过程从而建构起消费主体的身份认同。然而,消费文化中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对其分析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起点,从而进行更为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来解析凯蒂猫品牌成功的秘诀,结合象征符号、原型意象、符号的"换挡加速"以及图腾崇拜等观念,从品牌建构、传播、延伸、认同等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来解读凯蒂猫品牌如何从一个简单的装饰"图案",蜕变成为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图腾",以其强大的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消费,为我国发展文化品牌尤其是动漫品牌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文化具备符号化、视觉化、时尚化和鼓励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误导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助推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它深深地受到商品逻辑的制约,反过来以商品逻辑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和秩序,并在与媒介的同谋中,广泛而持续地干扰媒介传播,刺激着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符号消费视角的品牌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步进入"消费社会时代,"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突出特点。在现代营销领域,品牌消费是符号消费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企业从符号消费的角度整合、重组品牌营销策略,突出品牌的符号特点、彰显品牌的符号意义、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服饰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更加全方位地牵引着社会的时尚潮流,其符号的价值倍受大众所关注.本文阐述了符号消费的内涵,指出作为艺术符号的现代服饰已异化为符号消费,服饰品牌成为身份特征的第一标识,现代服饰符号消费的意蕴正在加深.  相似文献   

7.
伴随资本主义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的转变,西方大众消费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消费变化,符号学应运介入消费社会的研究。鲍德里亚作为符号消费理论的杰出代表提出了商品的符号价值,并强调了商品作为符号所象征的“意义秩序”,这种意义秩序“能指”了消费者的“身份逻辑”,符号价值的开发促使西方消费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符号经济,当品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被拿来消费的时候,它也在拟态环境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品牌从简单的产品标识变成一种决定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符号。这种符号在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下又变得复杂,但又是十分明确地走向一种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9.
佚名 《现代商业》2012,(31):22-25
炫耀性消费指向的往往不是物本身,而是物所承载的地位、身份、品味等,即其符号价值。消费社会将各种传统经济形态整合到了一般消费这一领域中来。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中低层阶级从前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在社会上扩散,普通人曾经无缘受用某种奢侈品正在不断地升级为必需品。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使用的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在消费中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自我表现、奢侈和炫耀心理的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满足可以用"基本需求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来表述。  相似文献   

10.
在非连续性和无边界职业生涯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职场身份建构是有效应对和管理频繁出现的职场身份变动的一种主动性策略。文章在明晰职场身份建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职场身份建构的价值诉求、个体与情境影响因素,并发展了一个职场身份建构的综合管理模型,最后指出了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gi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告符号与消费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消费经济》2007,23(1):89-92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欢 《北方经贸》2012,(5):21-22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大众在其中进行的是一种符号消费,借由以广告为媒介的传播力量,符号化消费影响着人们新的消费文化观。在这种无意识的虚假需求的簇拥下,大众变成了无理性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4.
汽车这一消费品越来越成为社会地位、财富、能力、幸福等社会涵义的象征。现代的市场营销和广告传播行为实际上是一套符号运作行为。文章归纳总结了当前媒体汽车广告中的符号应用情况,分析了符号对于汽车广告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等层面提出了汽车广告中符号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5.
约·肯·加尔布雷斯在《富裕社会》一书中说到,"消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凌驾一切的兴趣也许是在于美感。"随着现代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一预言正慢慢成为现实。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商品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才摆上货架,而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之中,消费者已经由最初的物质性消费转变成象征性消费,人类悄然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6.
蒋叶 《北方经贸》2012,(4):28-29
鲍德里亚作为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先驱之一,对于消费社会的探索和研究,被认为是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他在当代西方社会背景下,研究消费社会的特征。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发展到了消费社会,同时也从物的消费发展到符号消费,消费不仅成为了社会中心,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积极的建构方式,而大众传媒对消费方式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俞帆 《广告大观》2003,(12):70-71
现代社会商业化的高度发达造就了广告的迅速发展。当商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时候,当现代信息媒体以”仿真“组构起一个再现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的时候,符号消费开始进入消费体系。广告是一个符号确立、塑造、实现的过程。因此,对现代的广告的研究,就无法回避符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炫耀性消费现象日益突出,成为一些人表达自我、建构身份的重要手段。而炫耀性消费与身份焦虑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通过公开消费特定的奢侈品等炫耀性商品向周围目标群体传达自身的品味和诉求,增强群体疏离与归属感,化解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9.
现代商场作为现代城市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符号和象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近百年的沉浮演变中,商场的购物环境完成了从"以货为主"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6)
波德里亚(也曾译为鲍德里亚)是当代富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受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影响,波德里亚认为人们对物的消费实质上是对物背后所承载符号意义的消费。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一书透过对符号价值的讨论,说明当代消费文化的基础已不局限于需求之上,强调消费背后的符号逻辑,取代以往的使用与交换价值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在波德里亚的消费观中,每一种商品都抽象为一种符号,成为被购买与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