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对河北省8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受访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方面对农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民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与其合作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村干部有着比普通农民更为强烈的合作意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合作意愿异向变化;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农民合作意愿强于源于非农业农民;而农民性别以及以村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所体现的村庄特征变量对农民合作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从宣传引导与典型示范、建设学习型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改善农业劳动力结构、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事"、"理"、"道"的不同层面,阐释了由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的、在豫东农业大市开封长达10年间所发生的新乡村建设运动。首先,通过追溯开封10年新乡村建设试验的主要事件,阐述"多元一体"力量参与的农民自助合作与城乡互助合作的过程,乡土文化复兴运动的内容和方法革新以及范围的扩展延伸等。接着,以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化的"成本转嫁机制"导致"三农"问题之"反题",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在基础、外部条件和"乡土性与综合性"的经验特点之"正题",以及在结构化反向与正向的博弈中,试验只能是"运动的"而非"制度的"之"合题",阐释了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结构之"理"。最后,通过对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追溯,阐述了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是以"新"溯"旧",复兴中国乡土文明,其未来必将通向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付出长时期的艰苦努力。既是战略,就要布局,须以面带点,以点串线。面,是指宏观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指导思想与政策层面上所形成的体系、共识。点则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村庄(甚至到农户),一个具体产业和一项具体工作。因此,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在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范围内,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农业的产业竞争能力,以此造就新农民、新农业、新乡村。这就必然地提出资源配置的问题。但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及发展水平的差别,面对众多散布的村庄和农村人口,那么,如何把政…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经济薄弱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江苏省泗洪县垫湖村为例,探讨从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康居村的路径。经济薄弱村可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弥补分散经营的制度缺陷;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划居民点,减少拆迁成本;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以自拆自建方式建设新居;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组织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等。这些措施,将一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成为一个康居村。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新政策,事实上推动了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其中:学术研究形态的新乡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民间实验形态的新乡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探索性、先导性作用;地方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发达地区则表现为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或社区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基层治理结构民主化的大趋势。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晓燕  王宁 《经济师》2022,(3):123-125
城乡融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乡贤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中国当代乡贤治村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嵌入式治理和辅助式治理两种。嵌入式治理是指通过“村两委”选举程序直接介入村庄权力结构,成为村庄治理主体。辅助式治理则是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或乡贤参事会等村庄非正式组织辅助村干部进行村庄治理,是“村两委”组织的重要补充。在不同的乡贤治村模式中,乡贤身份、村庄内生动力、村民思想意识以及村庄治理规则是影响乡贤治村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下的农村及中国来说,农民合作是一个关系发展前途的重要问题。但如何推动农民合作,怎样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农民合作可以通过"外部社会资源输入和内部村庄力量整合"的互动所促成,因此,"外部社会资源输入和内部村庄力量整合"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得通的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欧志文 《经济师》2007,(5):189-19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营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孵化器;是提升农民文明水平,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独特的民间文化为内核。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其实质是部分农民应有权益的保护问题。“新三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一个庞大的边缘群体,其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最低,政治参与最少,分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的能力最弱,因而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只有把这一群体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来看待,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才能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