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8年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调整,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等指标有所下降,但这也正是实施宏观调控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不同意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得过于严峻。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增长应该不成问题。”樊纲表示,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永远没有波动,市场经济就是在波动中发展,世界经济也是从一轮一轮波动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能源消费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聚类分析法把中国30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三类区域,以研究同类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共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不同区域长短期因果关系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能源消费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差异性,制定出符合区域实情的能源消费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经济在经过1989、1990年连续两年低速增长之后,1991年又重新进入全面增长时期。经济如此迅速走出谷底,给经济学家提出一串长长的问号:刺激1991年经济复苏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高速增长将在新的一年持续下去吗?通货膨胀会重新出现吗?困扰企业的三角债能否近期消除?这些问题都联系着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景气。  相似文献   

4.
换挡起步     
雷霆生 《经营者》2015,(1):60-61
2014年中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与此同时也给汽车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变化最大的一个信号体现在政府史无前例地对上市公司放宽了限制。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了不少预示着经济增长在逐渐冷却的证据,受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社会融资总量减少和企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不同于往年,政府更倾向于用消费模式促进增长,目前政府正有节制地进行新一轮的补贴激励政策,中国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7.5%的既定目标减少了1%,这也是几十年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如何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运用一般的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延陶 《英才》2013,(9):40-41
学者大讨论,思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投资与消费,谁才是中国经济再启程的引擎?围绕着吴敬琏与林毅夫关于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争论,这一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认为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毅夫认为,当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体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  相似文献   

8.
高亮  肖宏亮 《中国企业家》2008,(11):135-142
中国正一步步跃升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一进程的特征是高速增长、拥有巨大的未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独有的挑战。中国经济也已经开始面临英国和美国等其他制造业大国曾面临的同样难题,如成本增加、创新的压力、打造和维持全球声誉等。为此,中国正在为改善制造业的普遍状况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各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挑战,某些地区有积极的复苏迹象,另外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压力。我们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寻求增长和稳定。而这一增长是持续的、共同的、提供就业和改善所有人生活的增长。这个论坛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来反思中国在实现全球目标方面正在发挥以及可以继续发挥的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失业率较高的严重问题。这不禁引起人们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思考,经济增长是否与就业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经济增长能否拉动就业率的提高?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早有定论。其中奥肯定律是有关实际产出与失业率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经验定律,  相似文献   

11.
王汉宇 《活力》2011,(18):99-99
2010年中国经济强势回暖,在国家扩大收入,拓展消费服务,重视消费环境的作用下,哈尔滨市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消费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哈尔滨市消费增长面临着较复杂的影响因羲应对国家宏观形势,扩大消费需求对推动哈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无论是名义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均达到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速度.这表明当前消费增长并不是因物价上涨所带动,而是国内消费品市场健康旺盛的积极表现.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依然强劲,但是,下半年整个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明显增多.受多种因素制约,投资增速有可能放慢,出口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继续保持目前这一增长态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国、俄罗斯等多数国家的转型经济均步入了快速增长通道,速度已经不再成为困扰中俄经济的迫切问题.然而快速增长的转型经济又陷入了均衡增长陷阱,这使得解决经济结构扭曲,实现经济均衡、稳健发展成为重要的问题.从中俄实践看,消除经济结构扭曲、优化结构、均衡发展是比获得高速增长更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与市场经济机制正常的国家相比,转型经济均衡增长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从中俄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扭曲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转型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专家最近提出,现在不少人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仅仅理解为增长速度下降几个百分点,这显然太过简单了.对于不少企业和行业来说,则很容易陷入被动.这个提醒值得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风险,但是只要转变GDP崇拜、认真地进行金融改革、真正实现从投资拉动经济向消费拉动经济转变,最后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机会来改造企业,推动各项改革,未来10年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7%到8%的中高速经济增长。2014年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国内学界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毕竟7.3%的增速是近年来最低的,这加剧了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将继续下行的担忧。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李英 《河北企业》2012,(3):18-18
<正>当前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下行,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款拖欠,人工、材料和各类资源价格居高不下的严峻考验,行业利润空间将进一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过去一些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以及连续几年的物价回升乏力,2002年通货紧缩再度出现。我们知道,通货紧缩的危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必须立即予以治理。 一、通货紧缩威胁中国经济 在中国经济指标向好的情况下,暗藏着生产过剩和失业数量增加的负面因素。今年出现了财政收入增长减速、通货紧缩趋势抬头、下岗失业压力增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进入增长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经济影响着中国经济,同时中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在这里探讨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讨论中国经济的走势,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三年前,在分析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以后,将会出现增长放缓,进  相似文献   

19.
鉴于有专家预计中国2011年至2014年经济将增长24%,而美国经济将增长约7.5%,这意味着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但这真的预示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了吗  相似文献   

20.
黄金周带动的增长方式,透支了交通设施及名胜景区的未来,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由中国人的休假方式支撑的旅游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困惑和严峻的转型压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带薪休假制度能否成为中国劳动者的主流休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