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虹 《科学决策》2005,(12):35-37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十一五”规划唱响了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的主旋律,为我们绘制了社会公平、利益均衡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高山 《当代陕西》2006,(4):6-10
又是一度春光,又是一届盛会.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我省代表,肩负神圣使命,心怀三秦父老嘱托,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代表们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关注国计民生,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刘亭 《浙江经济》2006,(10):14-16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抓好“三划”:一个是规划,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区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告别“十五”走进“十一五”,中国经济在更加厚实的依托中带给了人们丰富的猜想空间.而伴随着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出炉,中国经济的脉动轨迹已经清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2005,(7):1-1
“十一五”期间,是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攻坚时期。编制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起奎 《当代陕西》2005,(11):36-39
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引起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无限憧憬。[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20):13-14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在规划中认真地安排好。  相似文献   

8.
李建中 《浙江经济》2004,(23):18-21
“十一五”时期,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战略的眼光审视浙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展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正确制订“十一五”规划,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佐军 《发展》2004,(12):2-2
"十一五"时期即将到来,各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十一五"规划.从本次开始,原来的"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这无疑是适应体制变化和加入WTO新形势而做出的一个非常关键而重要的改动.计划侧重指令性,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则侧重指导性,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名称的变化,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也改过来.  相似文献   

10.
蒋明倬 《当代陕西》2005,(11):40-42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直接勾勒出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天津经济》2004,(6):1-1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的发展;失去了机遇,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住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一背景下,编制出一个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正确指导实践的中期规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6,(4):17-19
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2006-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为便于大家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本刊编辑部将《纲要》中的有关名词解释予以刊登,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6,(5):48-50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2006-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中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为便于大家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本刊编辑部将《纲要》中的有关名词解释予以刊登,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当代陕西》2006,(1):5-5
刚刚闭幕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传出消息:2005年我省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我省改革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舟山要致力于发挥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以临港产业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实现从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裂,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实施本岛一体化、群岛集约化战略,群岛全域整体规划布局,实现城乡协调联动、市域均衡发展、资源合理配置,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浙江过去20多年改革相对率先。在改革模式上有不少创新。现在的任务是要从初级市场经济尽快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对“十一五”规划方法和内容的一个基本定位是。“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必须按照政府的职能范围来确定。把规划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岑国荣 《浙江经济》2006,(15):21-2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总体转型时期,“十一五”规划集中地反映了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社会经济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变成了鬼话",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民间俗语.正如西方先哲所言"存在即合理",这句民谚亦非空穴来风,实乃有所指也.让我们回望半个世纪以来所制定和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数不清的种种规划,有成功,有失败,但不尽人意处十有八九,集中表现在计划与现实脱节严重、规划与结果相去甚远.导致这样一种被动和尴尬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对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不足、过于强调主观意愿等等,但其根本原因,盖在于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统揽全局的科学的发展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落实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是2006年发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规划任务圆满完成,2006年宁波市鄞州区发展改革局将致力于推进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未来5~15年,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十一五”期间要针对我国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的新形势,解决好保障国际资源供给的稳定性、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健全开放经济风险防范机制等问题。为此,本报告从七个方面对未来我国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