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毫无疑问,节能环保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节能环保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 如今,节能环保型汽车早已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的主流.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型小汽车占绝大多数.随着油价不断上涨,我国节能小汽车增长迅速,但比例仍然偏低,中国汽车的节能环保课题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全球石油储藏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国对燃油的消费需求正在以惊人的快速度增长,在新的能源还没有得到大量应用阶段之前,以高油价为标志的能源短缺问题将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节能已成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走之路,寻求汽车节能与环保势在必行。针对日益严重的汽车耗能问题,笔者从改变发动机设计、汽车驾驶技术及开发新能源的角度探讨了汽车节能的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贸实践》2012,(9):6-7
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技术路线。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在销量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相似文献   

4.
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电池包作为动力,为了增加其行驶里程和提高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就成为必然的途径。同时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节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模块化创新理论和技术集成理论的整合与深化,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集成路径模型,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产品集成开发阶段、产品持续创新阶段的技术集成策略,将产品集成开发阶段分为产品功能分析、架构设计与模块分解、模块外包、系统集成调试4个环节。以奇瑞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重。近两年来汽油价格不断上涨,极大的暴露了我国石油能源的紧缺,节能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缓和能源需求的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练合费用、这是现代汽车工业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1994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以下简称“产业政策”),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有关机构、有关企业的普遍重视,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规范化大发展的序幕。汽车工业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发展历史已有四十余年,但相对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差距,仅仅处于起步和发展的阶段,其现状还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对尽快解决汽车工业存在的散、乱、低、慢等问题,促进产业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8.
沈瑞虎 《时代经贸》2007,5(11X):105-105,111
1随州市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随州市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1.1.1随州市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随州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是湖北省十堰、襄樊、随州、武汉“汽车走廊”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经过近40年的发展,随州市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壮大,直至走出国门,闯入国际市场,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该市出口创汇主要来源之一。该市出口汽车工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减少能量的消耗,包括电、煤、油、水等能源;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汽车更是现代社会先进技术的重要标志,是能源消耗和废气产生的源头:因此,道路运输企业的主要运输工具——汽车更是节能减排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就针对汽车运输节能减排问题做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压缩天然气(CNG)作为比汽油更"清洁"的燃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天然气汽车也由于具备节能、环保、低噪音、成本低等许多优点,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外商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任启民,邢厚媛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汽车工业是我国第一个实行产业政策的行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按照“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的规定,汽车工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12.
发展河北汽车工业的思考高永深,单宝凤汽车工业是投资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建设周期较长,只有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方式组织生产,才能实现高产出、高效益、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河北汽车工业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我省汽车工业起步...  相似文献   

13.
以“科技先导、环保节能、入世腾飞、迎接奥运”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6月13日落下了帷幕。展会上最抢眼的亮点莫过于各大国际汽车厂商所推出的名车新款,从高贵的加长型宾利到热情奔放的丰田FXS,这些代表着未来几年汽车发展潮流的车型着实让中国的广大车迷一饱眼福。同时,外国厂商的参展车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们未来的中国市场经营战略,以及它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认识。这次展会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个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国内汽车制造商表现得更为积极踊跃。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它们均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即通过设置高关税壁垒和其它非关税壁牟,实行汽车工业进口替代。但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关税壁垒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使得“散、乱、差”的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考虑到汽车工业是产业笑联度高、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因此,调整和制定正确的新时期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在WTO架构下推动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和结构优化,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燃油的排放也变成了生态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本文从汽车的节能方面的方法出发,来探讨汽车在节能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环境的可特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解开汽车工业生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汽车工业将全面参与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这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和干预,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工业现存问题,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入WTO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雷霓霁 《技术经济》2001,20(8):11-13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透视1.各汽车企业机制不健全 ,全行业效益水平低。我国汽车工业表现出我国传统工业的一切特征 ,各汽车企业也存在着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管理水平低 ,技术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 ;人员包袱重 ,企业办社会 ,基建摊子大 ;资产负债高 ,企业整体效益水平低等。2 .汽车产品质量差 ,价格高。我国汽车在可靠性、节能、动力、排放等方面的性能与国际水平仍相差不少 ,但由于高关税的保护 ,我国汽车仍以国际市场同类汽车 1.6~ 3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性能差、价格高 ,这也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冯杉  余晓钟 《经济师》2005,(5):81-82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多种政策因素影响,而且各项政策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互为关联。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应用ISM分析,从复杂的政策因素影响及因素链中,梳理出政策间的层次结构,找出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直接政策、间接政策和根本性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政策制定上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看汽车工业将全面参与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这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和干预,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工业现存问题,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入WTO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政策发布     
《环境经济》2009,(7):7-7
国务院批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方案 国务院6月1日批准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提出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补贴范围、标准和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