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统一有效的基本制度体系"的要求和行领导的指示,农发行信贷制度整合工作小组自今年3月组建以来开展了多层面的调查研究,对现行信贷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基层行集中反映的信贷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民丰农商行积极打造本土化的"信贷工厂",在对信贷产品进行标准化、系列化、体系化打造的基础上,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对贷款进行全流程管理、标准化处理、批量化发放,具有条件宽、门槛低、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程式化贷款调查是民丰农商行打造小微企业"信贷工厂"的核心环节,为此民丰农商行在实地调查前,客户经理主动深入小微企业开展广泛宣传,通过  相似文献   

4.
林权改革后林农的信贷需求旺盛,但长期以来林农一直面临着信贷约束的束缚。信贷约束由信贷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林农的个体特征对消除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弱信贷约束具有某种影响。结合2010年福建省清流县林农的调查问卷数据,文章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两项计量工具对林农个体特征对信贷约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家庭收入和非农化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整体特征是影响林农信贷约束的首要因素,而林农林权证的拥有与森林保险的参与对减弱信贷约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信贷制度整合工作的总体要求,信贷制度整合工作小组对全国30个省级分行的三个客户处、信贷管理处、风险管理处、二级分行的前后台以及县级支行下发了<信贷制度整合调查问卷>,就农发行信贷制度整合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征求各级行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来看,除个别行没有按要求上报、影响了统计外.大部分行都认真填制了问卷.此次共收到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2511份,其中省级分行各业务部门问卷138份,二级行前后台问卷626份,县级支行问卷1747份,调查对现有机构和部门的覆盖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山东省394户农户调查数据、120个农村信用联社信贷员调查数据,从小额信贷偿还监督机制、偿还激励机制、担保替代机制和偿还服务机制四个方面对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在农村小额信贷偿还机制选择的趋同性上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在偿还激励机制选择上趋同性较高,对偿还监督机制、担保替代机制的选择上差异较大,二者在小额信贷偿还地点、偿还途径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而在偿还计划、偿还沟通渠道、手续费用设置选择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水利建设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是"三农"领域的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启动"两纵十横"的大水网建设,大同市在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中处于第一横,且建设项目多位于县区,受县域经济环境等诸多制约因素影响,发展速度和质量亟待提高.本文中笔者以大同市天镇县为例,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加强县域农田水利建设、如何发挥银行特别是农发行信贷职能作用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农贷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研究发现:"新常态"下,普通农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两类信贷需求不足;创业型农户各类资本较高而容易获得两类信贷青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等原因难以获得正规信贷;正规信贷供给的收入导向特征明显,非正规信贷更能贴近并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信息对称等变量对信贷供求两端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农贷市场应有机整合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的比较优势,并大力推进普惠信贷体系建设,优化供给侧结构;同时,农贷市场应主动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的动态演变,特别应深化农村产权资产抵押担保融资改革,加强农村领域的金融知识普及,进而实现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助推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小康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总行信贷制度整合工作小组自成立以来,就现行信贷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级召开总行及省、市、县级行信贷人员座谈会,面向全系统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调研中各级行普遍反映,政出多门、部门职责不清是造成农发行目前信贷制度办法过多过滥、交叉矛盾、操作性差、办贷效率低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有效地对现行信贷制度进行梳理整合,防止边整边乱或前整后乱,确保制度整合工作卓有成效,必须在制度整合的同时,调整信贷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各部门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信贷制度多、乱、杂和难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贷审查是信贷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持续提升信贷审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促发展、控风险"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信贷审查作为信贷全流程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在信贷制度设计上,承担着"促发展、控风险"的职能,在办贷操作实践中也起到"科学配置信贷资源、正确引导信贷投向、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作用。随着农发行高质量发展战  相似文献   

11.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正>农发行福建省分行信贷管理部门从2014年开始,开展"以梳理制度要求、统一办贷标准和模板、明确流程环节时限、配套落实措施、实施考核挂钩"为主要内容的信贷管理模式研究,在全省推行信贷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信贷全流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指引》。《指引》通过规范办贷环节及流程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尽职要求,确定调查、审查、贷后管理工作标准,建立一套涵盖信贷全流程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近日,湖北省嘉鱼县联社"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信贷服务工作室落户嘉鱼县潘湾镇东湖村党支部,该村级信贷服务工作室由嘉鱼联社和东湖村共同设立,现场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信贷政策咨询、办理相关贷款手续等服务。"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是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基层信用社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信用社向农户及涉农组织发放的综合性贷款。该项贷款按照签订协议→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普查筛选→行政增信→调查授命→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在前人对"代"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农户划分为共和国创立一代(1949年及以前)、社会主义建设一代(1950—1966年)、文革一代(1967—1980年)和新生代(1980年以后)。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有助于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提高,具体来说,文革一代农户金融知识的提高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共和国一代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影响不显著。为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从代际差异的视角,避免"一刀切"方式,对不同代际群体的农户进行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其在正规信贷市场中的参与率,以此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贷制度整合工作小组成立后,围绕如何对农发行现行信贷制度进行有效整合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与总行业务部室和部分客户座谈发现,优化贷款操作流程,合理减少办贷环节,提高办贷效率,是各级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找出贷款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制度整合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江门市实行绿色信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当前绿色信贷实施的成效和不足,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对绿色信贷比率和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比率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最强,对第三产业的效果最好。从完善法律建设、加大信贷激励、促进信息披露以及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行绿色信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模式通过搭建村级信贷工作室的平台,采取"三员三监督"的核心举措,探索四种合作模式,建立五项机制,较好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信贷机构的双赢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湖北银监局从2013年年初开始试点"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商业模式(以下简称"双基双赢"),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信贷机构合作新机制,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信贷机构的合作,引入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基层信贷机构向"三农"客户发放系列综合性贷款。"双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农发行内部审计揭示出信贷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增强信贷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从打造信贷内部控制文化理念、分层赋予信贷内部控制职责、分类设置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发力。一、值贷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隧及原因(一)问题。农发行内部审计揭示的信贷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信贷投向问题。接受了部分"两链"风险突出、产能过剩、管理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低端客户。二是贷款调查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微观金融研究课题组"2005年组织的三省(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区农户调查的数据,发现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项目的实际瞄准目标已从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上移到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收入户,甚至高收入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需求方面讲,目标上移是因为贫困户对现有的小额信贷产品需求不足,同时,部分富裕户有较强的非农生产性信贷需求。小额信贷机构对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所做的变通,包括放松对贷款金额、联保小组和中心会议的要求,直接降低了富裕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机会成本。从供给方面讲,目标上移是由于在机构可持续性的压力下,小额信贷机构的中心主任和信贷员倾向于贷款给有非农经营项目和可以按时分期还款的农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省联社模式"备受诟病,省联社对辖内农信机构的干预几乎成了"众矢之的",社会各界"去省联社"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有关省联社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几近空白,省联社模式真的"一无是处"吗?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即将开启之际,为重新审视省联社的作用,本文基于省联社官网信息进行文本分析,采用LDA主题分类模型和熵权法构建了省联社信贷业务关注指数作为省联社干预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省联社干预对农信机构信贷规模、信贷投向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省联社干预扩大了农信机构的信贷规模、提升了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投放水平,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农信机构的盈利能力,损害了其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下,省联社干预对信贷规模、信贷投向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省联社干预可通过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对农信机构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上述实证结论对进一步认识省联社的作用、深化农信社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