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拆借市场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发展,交易主体大量增加,货币市场交易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国债券市场行情火爆,发展迅猛。本文在分析了债券市场强势再现成历的基础上,对2002年中国债券市场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场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其主要特点为:股票市场筹资继续下降、成交不活跃、股价小幅上升;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活跃;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继续活跃,市场日趋成熟;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量继续扩张,其中现券交易增长近4倍,虽然春节后中央银行回笼基础货币达1720亿元,市场资金仍供大于求,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票据市场规模加快增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成交量同比增长较多,但环比略降,人民币兑美元、港元汇率保持稳定,兑日元、欧元汇率波动较大;外币同业拆借仍不活跃;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较活跃。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洪 《银行家》2003,(7):84-87
2003年上半年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与2002年同期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其发展变化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5.
(一)200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一、一级市场发行规模扩大,发行市场程度提高,品种进一步优化。 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1997年为1898亿元,1998年为2993亿元,1999年猛增到3770亿元,2000年达到3904亿元,2001年为4714亿元。自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首先尝试以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后,债券市场的发行全面走向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债券市场前升后降,整体上行;二级市场的特点是,投资向低信用等级,短期债券倾斜,表明投资者在无明确方向性指引的情况下已逐步趋于谨慎,投资策略向防御性转变.下一阶段,在多方因素支撑下,债券市场处于弱势整理中,收益率曲线或将小幅平坦上移,信用利差有可能继续分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在中国经济取得强劲增长的同时,金融改革也呈现加速的趋势,把握这种金融改革的趋势,对于总结2003年的金融改革进展,并对2004年的金融市场动向进行前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银行间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主体有所扩大,商业银行开始通过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农业发展银行也通过市场发债方式筹集资金。集合型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主体增加较快,200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近4000家,比2003年增加了1000多家。  相似文献   

9.
张党 《科学投资》2003,(6):108-110
如果说2002年中国的债券市场是国债一枝独秀的话,那么2003年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可能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2004,(2):72-75
2003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突破17万亿元大关。利率波动幅度增大,利率敏感性增强。银行间市场的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央行宏观调控与金融机构管理资产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1.
亚洲债券是指用亚洲国家货币定值,并在亚洲地区发行和交易的债券(李扬,2003),亚洲债券的供给方大都来自于亚洲经济体,而其需求方则来自于包括亚洲各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投资者(Yung—Chul Park,2003)。亚洲债券市场就是亚洲债券发行、交易和流通的市场。作为以亚洲地区为主的区域性债券市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已日益成为亚洲各经济体、特别是东亚经济体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运行相对平稳,成交量持续上升,货币市场利率低位窄幅波动,债券综指微幅上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的解读,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的互动关系,认为货币政策主要可以从资金供应和心理预期两方面对债券市场施加影响,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或下挫。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规模、市场机制、交易工具、参与者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主动地对自身的债券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规避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作者认为,应该从商业银行(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代表)、债券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监管者和政策执行者等几方面着手来完善和改进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一波 《中国金融》2005,(15):39-41
2005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是:股票市场交易清淡,指数短期先扬后抑,筹资额略有增长;债券市场发行较好,债券类型进一步丰富,债券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利率呈“上升回落”走势;外汇市场交易量继续显著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8个“货币对”外币交易推出,保险业继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翎 《中国金融》2006,(3):16-18
2005年12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召开的200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座谈会在河北香河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市场成员,评级机构、发债主体代表与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可以说,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未来几年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强烈地感受到,债券市场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9月上海金融市场先后受到“非典”、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影响,出现较大波动,主要特点为:股价指数冲高回落,筹资继续下降,日均成交微增;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指数先涨后跌;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超过封闭式基金;期货交易继续增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上升;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继续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在压力下保持稳定;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活跃。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探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债券市场触底后轻微反弹;企业债指数一技独秀,信用产品表现优于利率产品,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短端大幅上涨。下一阶段,短期内债券市场将得到基本面、政策面及流动性等因素的支撑,收益率曲线有可能平坦下移,但受制于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流动性波动,债券市场上涨的基础并不牢固,信用产品表现将继续优于利率产品。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持续几年的物价下降走势呈现出回升势头。与全国相比,西南四省区的物价走势有其共性的一面,与全国价格运行态势一样,全辖物价进入上升轨道的态势已基本确立。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均保持了上涨态势,同时,四省区物价走势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受“非典”影响不大,主要特点是:股票筹资额继续下降、日均成交与股价有所上升;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市场主流,品种不断创新;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活跃,市场日趋成熟;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成交量继续扩张,以发行央行票据为转折,市场利率先跌后升;票据市场规模加快增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成交量同比增长较多,人民币兑美元、港币汇率保持稳定,兑日元、欧元汇率波动较大;外币同业拆借仍不活跃;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活跃。上半年上海资本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投资主体结构日益优化,发挥了改善投资理念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投资环境,建议在放开投资主体融资渠道、积极进行投资产品创新、提高上市公司和发债主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债券市场开始于1981年国债的恢复发行,历经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至今,中国债券市场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债券品种日益丰富齐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债券市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回顾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症结所在,促进中国债券市场更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