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鸿晨  周义 《辽宁财税》2003,(12):51-52
判断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应该有一个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是法规标准和因果标准,定量的标准即重要性水平。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本就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尼燕  王宏鹰 《理财》2003,(6):15-15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已经施行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要求,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但目前还没有制定针对重要性的国家审计具体准则。为此,本文结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谈些对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的认识,与大家探讨。一、重要性的概念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针…  相似文献   

3.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标。鉴定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对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实施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会计和审计中重要性概念的定义及其在实务中的运用与联系进行了剖析,以求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对实务的深远影响。一、重要性概念的定义1. 会计重要性概念定义。对会计中的重要性概念,有很多种定义和描述。国际…  相似文献   

5.
黄良杰  刘官生 《理财》2001,(7):17-18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越来越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许多集团公司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而,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从近年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并且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  相似文献   

6.
孙信义 《上海会计》1999,(11):46-47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现就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谈点肤浅认识。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主要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  相似文献   

7.
浅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可能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错误或舞弊,或者两者兼有而有之,当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错误或舞弊时,如果审计人员严格地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行事,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误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可以将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误和舞弊事项揭示出来的,但是审计人员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查出这些错误和舞弊而出具了肯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审计失败,审计人员通常要对审计失败承担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严格执行审计计划,保持高度的专业怀疑。  相似文献   

8.
试论审计意见中的"公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审计意见中的“公允性”与“重要性”的含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查错防弊为目标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渐转变为以鉴证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为主要审计目标。所谓“公允地表达”,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审计后,出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的用语。它指财务报表表达合理,没有偏见或没有歪曲,但并不证明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公允性”一词的选用也是长期精心选择的结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如果会计报表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就达到了“公允性”。具体地说,它必须满足四点要求:(1)财务…  相似文献   

9.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全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对重要性的具体量化标准,以金额的大小衡量。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因此,准确判断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对于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十分重要。本文拟就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郭秀玲 《理财》2002,(11):13-14
清算审计不同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企业因宣告破产、解散而进行清算,其结果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历史成本原则、一贯性原则等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致使企业清算审计成为审计的一个特殊领域。基于此,笔者对企业清算审计提出以下认识:一、清算前会计报表审计清算前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要求,同常规的会计报表审计基本一致,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清算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查,可以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利用破产、兼并、转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以及恶…  相似文献   

11.
郑化文  白水才 《理财》2004,(7):33-34
如何处理审计调整事项,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后如何编制下一年度会计报表.这是企业会计人员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植 《投资与合作》2014,(12):102-102
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中的一项重要业务,研究会计报表审计中的技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会计账簿审计、往来账审计、利用外部证据审计、审计询问,以及审计设备现代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会计报表审计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对审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唐可可  潘峰 《理财》2001,(7):19-19
1“时间界定关”:期后事项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即资产负债表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报表公布日是指实际对外公布日,而非批准报出日。对资产负债表日前事项应重点审核,是审计实体部分;对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的期后事项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确定其存在及影响;对审计报告日事项,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但对已知悉或财务上已作披露的应予关注并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时间界定还是判断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关键因素。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只是在期后得到证实的事项是调整…  相似文献   

14.
刘萍 《投资与合作》2014,(10):123-123
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中的一项重要业务,研究会计报表审计中的技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会计账簿审计、往来账审计、利用外部证据审计、审计询问,以及审计设备现代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会计报表审计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对审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审计职业判断方面尚缺乏较为正式和系统的理论研究,致使众多的现场审计人员只是凭借感觉,运用无规范的直观或以前偶然成功的经验得出判断或意见。而这种做法又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高鹏 《财会学习》2006,(10):59-61
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的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所运用的一种专业判断,它将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是外部使用人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师应对由于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给责任对象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反向关系.但是,这种说法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成立,有些情况下二者可能成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谈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会计师》2010,(1):77-79
<正>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资本的流动,企业收购兼并、参股控股活动日益频繁,合并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9.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及内涵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1947年第一次定义“内部审计”开始,就坚持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的观点,强调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所谓独立性,就是审计人员所做出的意见、判断或决策不受外部的和其个人的感情的及物质利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