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水生态补偿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将跨流域调水和流域内水生态补偿统一纳入实体水生态补偿范畴,从补偿依据、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多角度进行总结:基于实体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主客体明确,理论体系相对完整,为补偿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但补偿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缺少横向补偿的实践应用,更全面、精准的补偿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确定。而国内外基于虚拟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虚拟水流动效应的水生态补偿,二是基于水足迹相关理论的水生态补偿。但上述研究缺乏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和补偿机理,特别是虚拟水流动量向生态价值量的转换研究。应加强虚拟水视角下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并进一步构建"虚实"结合的二元水生态补偿体系,在现代水资源演化框架下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丰富和完善水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2.
3.
所谓山区果树生态栽培是指在山区果树生产中,把果树对地理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制定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立足点,提高园区水、光、气、热土资源利用率,促使园区物种多样化、分布层次化,建立起一个园区物种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果园生态系统,以促进果树的丰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并在果树持续性生产中,促进园区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5.
分析江西省莲花县水生态文明现状,以及存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管理、水景观、水文化等问题,分别从这6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为江西省莲花县实现区域水生态文明,促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主要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水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7.
一、兵团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灌溉.新疆的农业气候条件决定了新疆及兵团农业发展必须以灌溉为主.而发展节水农业将是新疆农业的根本出路.兵团目前农业用水115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8%.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兵团的工业发展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镇)人口比例将继续提高,生态用水的压力将增大,灌溉用水将长期处于被挤压的状态,灌溉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更加严重.兵团应坚持"节水增效、改善生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节水灌溉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输水效率,降低亩灌溉用水量.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栽培水稻在水分管理方面一直探索不断,“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控苗、回水保胎、有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到收获”既是各类教科书必不可少的条文,也是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口头禅。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幅度很大,所以评价其成效的尺度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本试验旨在探索一下通过农艺措施的改进使水分管理具有可操控性。  相似文献   

9.
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安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基于生态文明内涵,阐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从安顺市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居民水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旅游持续发展5个方面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目标,探讨了安顺市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强调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现实意义基础上,简析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探讨实施水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研究表明: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涵盖水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水生态行为培养和水生态文明规范养成等方面;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将水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制度、倡导水生态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等。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落地生根需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到人们的实际行动和行为之中,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国民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生态需水问题日益引起生态学、水文学、农业气象学等领域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文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需水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审视和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概念,认为生态需水是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生态功能水平或者维持在某一动态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水量;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态目标,生态需水量及其阈值不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及植被恢复与生态需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紧迫性,指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韵必然性,提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重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洪山区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武汉大旅游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洪山区发展山水生态旅游的区位条件,并进行了市场分析与预测,然后提出了洪山区发展山水生态旅游的总体目标,规划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引洮工程对关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复杂的影响。界定了引洮工程关联区范围并分析工程实施对关联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影响,遵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通过引洮工程关联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依据空间相似性和分异性原则,将引洮工程关联区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7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各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都与水有关。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水为切入点。科学配水,统一管水,全民节水,植物涵养水,只有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才能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态环境已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恶化,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偏离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章以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口和城镇化、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作为关键因素构建了休闲旅游农庄的水生态承载极限定量计算模型。通过对主要部门用水量和相关指标数据调查和总结,根据定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总体看,四川省水生态承载能力足以维持远景规划,其中,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川东平行领谷区、川中丘陵区、川西高原等5个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5 628万人、10 215万人、8 301万人、5 504万人、4 809万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增加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惩罚、潜在损失、信用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内外收益差和合作期限,是减少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的有效手段,并据此提出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以及健全诚信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 文章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1)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2增至补偿后的0.323,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2)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人力、社会、信息、物质、自然、金融、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384、0.459、0.508、0.450、0.016、0.25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3)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 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