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前言 为了准确分析产品故障(或产品缺陷)对系统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加强不合格品审理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按照“掌握事实靠数据,效果确认有依据”的原则,将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FMEA)技术运用于产品批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审理过程中.以量化的数据形式向用户展示不合格品在审理中尤其是让步使厢后的风险指标.为共同科学决策、合理处理不合格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计数抽样检验是通过在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检验,视其结果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和批产品接受与拒收的结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生产方或使用方都希望知道该批(总体)质量水平是多少。目前质量统计,仍以成品合格率或产品交验合格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了解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总体质量水平,可以根据抽样检验时的样本质量水平来判断和估算。目前企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常用估计法以样品的不合格品率,作为批产品的总体不合格品率P的估算。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2012,(5):81
一、1.D(品质判定基准)2.B(符合、不符合)3.A(合格、不合格)4.C(特性值)5.E(测定)6.H(检具)7.L(比较)8.I(判定)9.G(规定要求事项)10.F(符合品)11.K(不符合品)12.J(不合格品)二、1.×检查的目的是判断产品合格与否,还应将在检查中得到的信息尽快地反馈到制造过程,对管理是很有作用的,这一点很重要。2.×如果不是100%合格品的批次,其中难免会混入不合格品。抽样检查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一点。3.○因为不合格品混入的是不均一的,如果采用合适的随机抽样方案,样本中的不合格品的数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抽样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检验产品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经济的手段。抽样方法可用(N,n,Ac)表示。其中N为批产品量,n为抽检样本数,Ac为允许废品数。产品总体的接收概率与产品总体交验批所含不合格品率的关系的图像称为抽检特性曲线(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OC曲线。  相似文献   

5.
一、不一定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可销售和交付 一个企业应当努力作到销售和交付合格的产品。但是生产中不合格的产品总会难免要出现,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只是人们应尽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尽量提高合格品的产出比例以及对不合格品严加控制,这是正常的管理行为。但是,现实中我们常见到,有些不合格品是可以使用的,如一只钢笔笔帽卡子的夹紧力过小,属于不合格品,但这只钢笔还能够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存元 《质量春秋》2010,(11):51-53
工序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工序过程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据的活动。工序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连续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因此,工序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查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因素,即人、机、料、法、环、测(5M1E)。工序检验主要有以下两种作用:①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定,即产品质量是否合格;②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继续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7.
一)总则不合格即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不合格分为不合格品与不合格项,前者是针对产品,后者是针对质量体系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合格品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供方应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不合格控制程序应包...  相似文献   

8.
李平 《现代企业》2005,(5):18-19
所谓不合格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它包括废品、返修品和超差利用品三类产品。加强不合格品管理,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不合格品管理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现场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第四节在抽样检验中关于不合格与不合格品的分类关于不合格与不合格品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不限于分别论述如下1单位产品仅有一个检验项目或仅考虑一个检验项目,对于这个检验项目,一个单位产品最多只有一个不合格1.1不合格数与不合格品数不加区别,按不合格品百分数每百  相似文献   

10.
1产品的特点与质量管理体系范围ISO9000:2000标准对“产品”的定义是:产品是过程的结果。港口作为综合运输过程网络上一个实现货物(也包括人,这里只讨论货物)运输方式变换的节点,其产品就是装卸服务。装卸服务作为一种产品,除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之外,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生产与交付是同时发生的,即产品与过程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过程的结束即产品生产与交付的完成。过程与产品是融合在一起的。这种产品特点决定了港口生产对不合格品的纠正不具有可逆性,发现不合格品(如货差、混舱、混垛等)无法返工…  相似文献   

11.
对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运用,我们在执法中碰到很多问题,现将有关问题及建议简述如下:1.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在罚则中从第四十九条到第五十三条,对所有的产品都统统规定了要予以没收。实践证明: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许多一般性的不合格产品都还具有使用价值, “没收产品”应当区别对待。但现在为了依法行政,只好统统没收,如果行政机关保管不当或日后拿去烧毁,就全国范围而言,会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建议立法时把一般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12.
4.13不合格品的控制4.13.1总则当发现在制品或最终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防止误用。这适用个供方自己个产油勺不合格品和供厅接收到的小合格品。供方应针对以下目的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哪些产品是不合格品,如不合格可能涉及的生产时间阶段、生产设备或产品批次;——标明不合格品以确保能从合格品中区分出不合格品(见4门);——将小合格的情况和原因写入文件;——评定不合格的性质;——研究处置个合格品的适用方法,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处置方法并将其记录下来;——根据处置决定(如,隔离)对不合格品的进一步加工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依据ISO9002标准不合格品的控制要素,参照ISO9004-1标准,编制了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网络图,表述了一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王媛 《质量春秋》2009,(1):26-27
本文针对不合格品控制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什么是重要不合格品、怎样评审和处理、如何减少再发生与防止再产生。本文所说的最终产品是硬件类复杂产品。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合格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控制和纠正措施,做到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找出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时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因素,把不合格品再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  1、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会涉及到许多职能部门,如:设计、采购、工艺、制造、检验、贮存、销售等部门,对质量的控制、分析、纠正措施的实施,往往需要这些部…  相似文献   

16.
近日,蓬莱市技术监督局对贮水式电热水器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抽查了9个销售企业10批次的产品,其中合格7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0%。抽查中发现国产名牌如海尔、小鸭、大姆指、澳柯玛等产品全部合格,7个合格产品中有6个通过长城认证;不合格品均为小企业生产的简易式电热水器,无保温层,这些不合格品有  相似文献   

17.
购买絮棉制品小心碰上不合格品絮棉制品,一般是指以棉纤维做填充物的半制成品或制成品,如棉胎、被褥、棉衣、枕头、棉垫等。絮棉制品价格不贵,随处可买,都是些老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缺不了的生活必需品。日前,  相似文献   

18.
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制造行业的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8.3条款的实施还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标识(7.5.3)、采购产品的验证(7.4.3)和质量记录(4.2.4)等相关条款的执行、配合和接口问题,因此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所采取的识别、标识、隔离、处理和纠正措施;以科学的管理方法避免不合格品入库、转序和出厂;防止纠正措施走过场,老问题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何为生产劣质产品合法化呢?劣质产品指质量低劣的不合格品,生产和经销这类劣质产品是违法的。这里所说的生产劣质产品合法化是指生产企业通过合法的程序和手段,制定低水平的企业标准,从而使劣质产品成为合格品。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法途径降低产品标准(质量)水平。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20.
俞钟行 《质量春秋》2014,(10):14-16
1引言 按标准抽检常比全检更可靠,这是因为检验人手等资源就那么多,全检时分配到每个产品的检验资源过少,容易漏检、错检和误检。“在一次全检中,平均只能检出70%的不合格品,经过400%的检验也还有20%的不合格品尚不能检出”,“检验人员一般只能发现实际存在缺陷的80%,其余的20%会被漏掉(未发现)”12]。而抽检能大大提高对每个产品的检验质量,甚至杜绝出错。按标准抽检能科学推断送检批产品合格与否,误判的风险是可控的(通常弃真风险d=5%,取伪风险p=10%),所以就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