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劲松  吕品 《乡镇经济》2002,(4):32-32,37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维护金融债权,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一些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破坏了信用关系,损坏了银行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制止企业逃废债行为,创建金融安全区,已成为金融系统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逃废银行债务形式多样,情节相当严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风起潮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通过多种手段悬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据对芜湖市某商业银…  相似文献   

2.
《开放潮》1998,(7)
据新华社消息 为规范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防范和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 通知指出,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借企业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关系,致使金融机构大量债权悬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经营包袱加重。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中,一半多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逃废银行本息达1851亿元。而且由于多数金融债务被架空,清收起来相当困难。企业逃废债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也和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各银行只有从自身信贷管理入手,根据企业逃废债的形式和成因制定相应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清收策略,才能有效遏制因企业逃废债造成呆坏帐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企业逃废债务是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从金融债权管理机构掌握的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者,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债权.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务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到期本息1851亿元,占总贷款本息的31.96%.  相似文献   

5.
空壳企业一般是指枣资产企业、负资产企业和有牌子有债务有职工而无资产的企业。我市去年首批完成改制的45户市属企业,截止1998年底总资产为2011953万元,总负债161326.4万元,净资产39868.9万元,资产负债率80.18%。如剔除入帐土地资产,大部分企业将成为零资产或接近于零资产,沦为空壳企业,其中11户企业为负资产.占45户改制企业的24%;;今年第批二改制的7户市属企业帐面全部为负资产。空壳企业债务及人员包袱沉重,机制不活,管理落后,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要想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就必…  相似文献   

6.
邹凤岭 《重庆改革》2000,(11):15-17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探索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企业,这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为使改制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经广泛调查研究,发现改制后企业运行存在债务责任不落实、“三会”运转不正常、民主权利不体现、募集股金不到位、企业制度未建立、法制环境不宽松等问题,亟待强化依法治理,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企业重组是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资产重组中金融风险的几种表现形式 1、部分企业在改制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直接形成金融风险。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企业采取兼并、合并、分立等重组形式,银行债务应当按资产占用比例合理分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银行债务落实的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的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改  相似文献   

8.
目前,企业改制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保全工作。有些中小企业的银行负债率大,能否在企业改制中落实银行债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前十分焦虑的问题。一、银行要重视、支持并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确保银行债权的落实。企业改制是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必由之路,银行...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是首要问题。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难,究竟难在何处?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来看:第一,在企业运作机制上越来越严重的内部股东控制现象。企业有效监督的缺乏,使金融债权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第二,高比例的资产负债率。中小企业改制实行“零资产”或比较少的净资产的出售,是许多地方大力提倡的主要改制形式,这样就使企业改制后的资产负债率接近IOOW,失去了借贷的基本条件。第三、市场竞争风险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缺乏优势给债权人带来的风险就是债权的法…  相似文献   

10.
曾共青 《特区经济》2001,(11):20-22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债务处理问题 1.企业债务不可以单方面转移 就目前的现状看,有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必须闯;有些问题则是战略设计的,应该周全,应该加以注意,例如:在《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资产债务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写明:“对特别困难的企业,为推进其改制或关闭,产权主体可以视情况承接企业的部分债务”。这就为企业剥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怎样才能既从根本上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又合理地保护企业债权银行的根本利益,处理好企业转制改革与金融债权保安的关系。这是当前正待解决的课题。一、企业转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工作中政策偏差,使银行在保全债权、防范风险上处于被动地位。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的一些片面保护企业与现行有关法规金融政策相抵触的所谓优惠政策,使银行债权得不到落实。二是报制甚至拒绝银行参与企业改制程序和改革方案制定,有意悬空银行位权。三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的地方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存在着“一卖了之”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认识上有偏差,片面理解十五大精神,相信“一股就灵”、“一卖就灵”,在工作中用一种改制形式代替其他形式,搞刮风:二是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有的存在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有的企业改制后债务责任不落实,有的没有妥善安置职工;三是忽视改制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力,企业效益没  相似文献   

13.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近几年一直把该项工作作为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本文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诚信度低,道德水准下降在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其主要表现有:1.不守信用,赖账不还,相互拖欠的现象相当普遍,相当严重。据统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42656家改制企业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务行为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国有企业“包袱”重,这还不好办,卸“包袱’就是了。这话听起来顺理成章,但做起来却无从下手。一是‘“包袱”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代价太高,钱少了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但钱多了谁也拿不出。三是旧“包袱”没卸完,新“包袱”又背上了。企业卸“包袱”,必须既要有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又要有利于当前的社会稳定。化解不良债务不能仅着眼于怎样还债上,不能搞消极的‘“输血式”债务重组,不能将解决不良债务的希望的情况下依靠放松银根来解决问题,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将解决不良债务着眼于提…  相似文献   

15.
企业逃废债务,这里是指少数国有集体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将银行贷款悬空或废掉,达到最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债务主要多发生在县级以下中小企业,有些地区的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借改制之机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其“一卖了之”是作为一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以来,新疆哈密物资集团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机换制、强化企业管理、促进物资营销等诸方面做出了不断努力和探索,在企业改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1997年实行了减员增效、股份合作制的改制以后,使企业甩掉了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银企关系紧张,逃废金融债务等背离信用、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信贷资产流失严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下称为农信社)如何有效借助法律手段,打击逃废债行为,保全信贷资产,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农信社如何保全信贷资产、维护金融债权安全问题进行探索。一、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剖析(一)企业改制逃废债突出,农信社资产保全难。由于企业改制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这就为有意利用破产、兼并、资产重组、参股、合资等改制企业实…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转机建制、调整结构,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规模经营。在这种形势下,有关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并支持企业调整结构已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企业改革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改革不到位。实行资产承包后,抽资困难,欠息越来越多,企业实力和服务功能趋弱;经济包袱严重,其中有政策原因,也有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企业所背负的包袱资金如何化解仍是一个难点,有些承包虽已分解到个人和集体,但由于包袱资金巨大,导致经济效益差,消化难度大,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周转性和效益性有很大影响;当前企业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工业企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三资”企业跑步走,乡镇企业快步走,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究其缘由,除机制因素之外,包袱沉重也是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所背负的沉重包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包袱沉重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债务十分沉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的已达半数以上。这些企业所背负的债务包袱大致分为:1.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累计未弥补亏损;3.潜在性亏损;4.福利基金超支;5.流动资金贷款利息;6.外债及汇率损失;7.三角债。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辽宁省三角债总额已超过5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张景文 《辽宁经济》2004,(12):38-39
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的空子,不讲诚信,想方设法逃废或悬空企业债务,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国有企业每年不讲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6亿多元,而仅国有企业逃避债务一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亿多元.因此,分析国有企业改制中逃废债务的主要形式,明确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债务承担主体,对依法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逃废债务问题,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引导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法律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