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洁 《经济前沿》2008,(9):16-20
次贷危机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文章结论为:以次贷危机为标志,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掌控能力再次得到了印证,美国金融实力正在经历新一轮提升。经济次贷危机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一系列金融危机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标志了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次贷危机的独特之处在于,发展中国家终于有实力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成为美国金融注资大户。但机遇与风险并存,新一轮金融危机即将发生,次贷危机的扩散将会成为美国经济霸权的机遇,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的经济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次贷危机的深入发展,不但使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及国家外汇资产更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下,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增加中国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压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不断总结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提出科学、前瞻的对策是目前急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进出口企业和房地产业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运步加深,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取向,我国目前应采取谨慎提高利率与汇率的政策,刺激内需,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陈华  赵琳 《经济前沿》2008,(9):11-15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发生前高涨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相似性,应当从中得到警示,防患于未然。本文从证券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并为中国金融业、外贸企业、政府部门等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不利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加强监管,政府通过贸易政策和管制措施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统筹规划货币、财政、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影响,认为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从优化贸易内部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扩大内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尹妍 《时代经贸》2009,(5):53-54
美国金融危机,一个现在再热门不过的话题。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的缺陷,金融创新过度和市场监管的缺失引发了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我国证券行业应汲取此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我国证券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2007年3、4月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出危机,波及债务担保证券(CDO)市场。中国近年来经历了相似的房地产市场高涨,次级抵押贷款高速发展的情况,本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同时运用金融市场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中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旭  吴钒 《时代经贸》2008,6(7):104
上世纪以来,美国就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世界政治的走向。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每一次美国的经济变动都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又一次给本不平静的国际金融带来波澜,全球都在感受这场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将通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入手,结合汇率,联系国际社会面对此次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对我国金融以及整个国家经济顺利度过此次危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密切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和有益的启示,对于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对其原因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融脆弱性与美国金融危机: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和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作为一种信用危机、道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表现出其"传染"的整体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导性和一致性特征,并使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教训深刻,值得吸取.应充分认清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金融监管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出华尔街自上而下对利润追逐的贪婪以及对风险控制的漠视,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在此次危机中扮演着不甚光彩的角色,其监管缺失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网络化的时代,现代银行业发展变化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金融监管是构建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以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前车之鉴,警钟长鸣,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已对全球股市和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分析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重大风险。我们应该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借鉴,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并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已对全球股市和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分析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重大风险。我们应该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借鉴,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并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起源于近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也是近些年来其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随着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场危机逐渐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不但使美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放缓,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中国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全球正在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各行各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挑战。本文综述了有关危机对企业研发影响的文献,分析了危机中欧关企业的研发战略调整,特别是危机中生物制药企业和能源企业研发战略的调整,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次级抵押贷款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一种金融产品创新,为美国房地产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品在全球金融市场泛滥,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实体经济中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引致金融海啸。次级抵押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金融产品创新要适度并要制定与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单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how Test法和引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对2008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计划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信息公布对沪市行业板块的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尽管我国公布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除个别板块在个别时点出现波动外,基本上未对我国股市各行业板块造成短期冲击影响。这表明,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政策信息的公布在短期内对股市的刺激效果并不会太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期,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东亚尤其是中国扩大内需被寄予厚望。但是否增加内需就只能鼓励消费?鼓励购买汽车是否是刺激消费的"好"政策?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 (IMF's) non-concessional lending programs follow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ing how the IMF applied the lessons of the Asian crisis in designing its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For this purpos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2008 programs in Hungary, Iceland, Latvia and Ukraine – the first of its kind since the early 2000s –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1997 programs in Indonesia, Korea and Thailand. Our analysis finds the European programs better funded and their structural conditionality more focused. Other than these, the overall thrust of the programs was similar: fiscal and monetary tightening, coupled with banking reforms. The real difference was not so much about content but about philosophy. Relative to the Asian programs, the European progra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emphasis on ownership, greater collabo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more realistic assumptions and greater transparency about the risks and the logic of policy actions, and more built-in flexibility of targets and policy options. This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incorporated the changes that had been made since the Asian crisis in the IMF'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o manage capital account crises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