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是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本文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中工具理性、理性行为和经济人的含义 ,以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结出新古典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的经济理性的四个特征 :工具理性、愿望目标、性状良好的偏好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绩效评价作为引导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重要工具,其理性态度的恰当运用,在高校人才战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绩效评价既要注重工具理性指导的量化设计,也要通过补充蕴含人本质的价值理性的考量,以对工具理性的应用空间和表现形式进行修正,使得二者均衡发展、交互填充,从而形成完整理性下绩效管理的理念。因此,高校人才流动的绩效评价,应增添流动人才的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以公平正义为其首要标准,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统一的完整理性下绩效评价范式。  相似文献   

3.
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天群 《经济学家》2003,(4):99-104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定存在许多博弈困境。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反映的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纽科姆难题(Newcomb problem)体现了理性人使用占优策略原则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时的两难;最后通牒博弈与蜈蚣博弈则表现了理性参与人选择过程是理性的而结果是非理性的,其中蜈蚣博弈悖论又称为逆向归纳法悖论;而投票悖论则反映了群体建立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规则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人们的价值理解与以往道德价值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正确看待80后现代社会价值理性的冲撞,才能正确理解变化发生的现象和原因。根据80后社会现象,在正确理解价值理性的指引作用下,把个人价值同集体、社会、国家整体价值相结合,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平衡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深化与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涛 《经济学家》2003,10(3):66-72
本文通过对“人类理性”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阐述了对理性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详细考察了有关各方对于“人类理性”三次大的批判与辩护的争论基础上,对“人类理性”内涵的新突破和基于其上的经济学的新发展给予了详尽的探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陈孝兵 《经济评论》2007,147(5):21-26,52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不断强化的数学化倾向在拓宽经济学发展边疆的同时,也引致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现实鸿沟,动摇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数学的形式主义只是数学的"工具理性",只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细小的"节点"。但就是这个"节点",使20世纪末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门无视经济现实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却与势微并不是因为它被证明比其替代方法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而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时尚性与严密性,无法跨越它自身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法论的转换过程中,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能漠视,但决不能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7.
烟草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中的特殊成员,它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经受着巨大的伦理拷问。随着我国社会对烟草企业的伦理要求趋于严苛,烟草企业也在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高压下频频表现出工具理性抬头的倾向,继而造成企业价值理性的经常性缺位。烟草企业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整合统一,是烟草企业能够继续得以伦理地发展的切实需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价值理性得以回归并实现良好的伦理建构,关键在于对企业与社会、经济利益与价值实现、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这三对关系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理性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对"理性人"假设的探究,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异议。同时,重构了"理性人"假设,将新的假设命名为理性人假设,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将假设二字去除,实现了"理性人"到理性人的转变。通过对理性人的分析得出,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来引导经济发展,而非像理性预期学派所提倡的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法学领域,过失判定的主体是普通人的假设,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理性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在法学中转化成了“普通人”。本文用经济学方法论述了在法学中实行普通人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化作为人类文化成果的高级形式,包含着涉及手段与目的的工具理性和涉及精神与意义的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社会表现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与价值理性作用式微的冲突,使人类陷入生态危机和人文危机的双重困境。反思现代科技文化,应规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促进两者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经济学理性是点理性,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极端——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如此,便丝毫不能容纳利他行为,除非将利他行为纳入利己框架中,而用利己统一利他又备受垢病。本文的分析表明,经济学理性是层次理性,是区间理性。传统经济学理性假定是初级层次的,其内涵必须随社会进步予以拓宽;中级层次的理性行为的下限是利己不损人,上限取决于一个社会公认的道德境界。利他行为并非如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不理性,它是高级层次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开创的经典经济学里经济人的逻辑的起点 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的命题(1964,P42)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进行了修正,新古典经济学于是提出了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的理性人作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随后西蒙又提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概念,对理性人假定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随着进化博弈论的发展,一时间经济学大厦似乎在风雨中飘摇.难道理性人假定真的错了吗?经济人、理性人以及理性究竟应该是什么含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又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景玉琴 《经济评论》2007,144(2):68-71
经济学理性分析范式是指以人具有理性、依照理性原则行动而建立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理性分析曾是经济学最强大的工具。但理性分析范式近年来一直面临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及来自经济学内部的诘难,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抛弃僵死的、固定的理性概念的图式而转向生动活泼的直观和洞见。经济学有必要理性反思理性范式了,经济学理性范式可能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固守目前的理性硬核,但要明确理性的界域,仅仅把这一分析工具限定在理性可及的范围;另一种出路是寻求一种大一统的理论体系,可以用以解释目前理性范式所能解释得了和不能解释的社会现象,但如此不得不对理性范式做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假设前提,提高社会福利是经济学分支福利经济学的学科任务.本文从对“理性人”假设全面理解出发,分析了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所需的运行环境,然后分析“理性人”假设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关系依赖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最后得出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碳技术具有工具内涵和工艺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温室效应给环境和气候造成的极大危害,但是低碳技术也引发了价值伦理问题。基于低碳技术的哲学反思和思想根源,探讨了低碳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技术意志剥夺了人的主体性,科层制、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断裂等问题。通过分析低碳技术的属性、人的主体性及伦理问题的责任者等原因,从打破传统伦理、树立整合多元主义的伦理观点、建设世界主义的全球公共政治文化及重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四个方面重构低碳技术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有限理性与情绪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理性选择是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以致许多经济学家都会赞同“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这样的讲法。不过,自从20世纪50年代西蒙对这种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并建议用程序理性(或有限理性)来取代实质理性(或完全理性)的假定以来,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对理性选择假定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距提出了批评,而且由此产生了不少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理性到有限理性:经济学研究理性假设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茅宁 《经济学家》2007,(2):21-26
"经济理性"是经济学的传统研究假设,却因背离现实而受到质疑.基于行为人稀缺的心理资源和系统固有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有限理性"正逐步取代"经济理性"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理性假设.不同的理性观点可以从决策的视角得到系统地解释和比较.并且,随着理性假设的演变,经济行为的决策标准也相应从单一静态最优向多元动态平衡转变.  相似文献   

18.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剖析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现金箱状况,最后探讨其宏观上的金融不稳定效应.这些与主流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明斯基思想长期被忽视和压制,但在未来的经济学重建中却亟需大力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学而优则仕是隋唐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理所当然的价值诉求。然而,明清晋商却断然提出秀才学生意——改邪归正,令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学而优则贾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知识与经济的内在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契合统一,使得明清晋商能够用儒意以通积贮之理,最终执商界之牛耳,在获得道德肯定的同时创造了商业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