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贷主体承载能力弱,信贷风险难以控制,抵押标的物产权界定、交易、流转等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传统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占主体地位,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得不到借贷双方的充分认可,风险分摊机制缺失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必须坚持林权抵押贷款市场化导向,建立便捷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承贷主体承载能力弱,信贷风险难以控制,抵押标的物产权界定、交易、流转等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传统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占主体地位,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得不到借贷双方的充分认可,风险分摊机制缺失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必须坚持林权抵押贷款市场化导向,建立便捷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林业企业和林农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抵押权的实现存在着因权利虚置、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等因素导致的困难,因而从加强林权抵押贷款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构建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强信贷管理、改革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保障林权抵押贷款中抵押权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良旭  骆宁 《甘肃金融》2016,(8):17-21
文章介绍了庆阳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情况,如: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新型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苹果产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创建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建立村级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总结了这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取得了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村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等现实效应,之后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农村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面有待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机制缺失、缺乏金融创新成本的分摊和风险控制机制、农村金融创新的相关配套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工具,加快支付体系建设,建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缺乏担保抵押物是制约“三农”间接融资的主要因素。借助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省份探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是缓解“三农”融资困境的一个有效方法。但从目前的探索看,林权抵押也存在着“抵押物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贷后管理方式落后”、“业务授权滞后”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评估体系和多元化的风险担保体系,才能大力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二权"抵押)融资情况,发现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多样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日益完善。同时,对金融提出了规模化、创新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但目前金融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等难以满足农村"二权"流转发展的需求,须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一是信贷扶持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面向林农、油茶专业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符合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模式和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陇南市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情况,总结了陇南市林权抵押贷款创新的两当模式、徽县模式、西和模式和武都模式,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存在林权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贷款保险难、期限匹配难、贷后管理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如加快评估机制建设,拓展林权抵押贷款方式,构建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林业资产保险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政府、林业部门、林农共同急切盼望解决的新问题。丽水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以林权担保贷款为主要措施,有效促进资源流转,盘活森林资产,实现了资源到资本的巨大跨越。  相似文献   

10.
德兴市是全国林权抵押贷款开办第一县(县级市)。早在林改前的2002年,德兴市对林权抵押贷款就进行了有效探索;随后又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起"政府推动、银林合作"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分阶段破解了林权资产抵押、评估、担保、清收方面的四道难题,促成了林权改革对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鼓励开展林权抵押担保融资业务,并逐步在国内多地予以实施.但受林权特性影响,林权抵押担保融资的风险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在分析林权抵押担保融资概况和预计风险构成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天津市实地调研数据,利用AHP法对林权抵押担保融资预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并据此提出规避林权抵押担保融资预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作为试点地区,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大力探索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有力支持了四川“三农”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林权抵押物价值难认定、贷后难监控、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全国农村"两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云南省共9个试点县。砚山县作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依托文山州"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业务三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形成了一套以"一金两贴一中心"为主体的较为成熟的交易流转市场体系,为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物处置、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借鉴。"一金两贴一中心"即风险补偿基金,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分析的林权流转中林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林权流转中出现了林权流转行为不规范、主体作用缺失、流转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其由林农天然的弱质性因素而在林权流转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所致,根据林权流转博弈中各主体的特点,提出了林权流转中林农权益的保护机制,解决林农在林权流转博弈中弱势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09,(17):42-43
融资难是制约当前“三农”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又在于担保难。我国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提供了契机。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引导福建省各金融机构在全国率先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创新“三农”信贷投入机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融资难是制约当前"三农"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又在于担保难.我国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提供了契机.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引导福建省各金融机构在全国率先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创新"三农"信贷投入机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因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繁琐、可操作性较差等原因,市场趋于回避担保类贷款的转让交易,客观上限制了贷款转让交易的活跃度。《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2010年版)》本着稳妥务实、尊重合同自由的原则,允许当事人在遵守法律及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协商确定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合理措施,较好解决了担保权益转让的难题。最后,文章结合实务提示了办理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遂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持科学发展观,从遂吕县山区森林资源优势出发,全面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大胆创新,于2007年5月试点推出了小额信用+林权反担保="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有效解决了林农贷款担保难和林权抵押贷款中的林权评估难、管理难、处置难的问题,切实破解了农户融资担保抵押瓶颈.对农信社规避信贷风险,增加农村有效信贷投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央连续多次以一号文件形式提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2015年一号文件更是将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体制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在国家大力推进林业改革政策的引领下,如何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是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通过调查了解到:办理林权证难度大;配套政策不到位;评估力量薄弱;风险保障机制缺乏;抵押物变现风险大;缺少林权流转平台等多方面的现实难题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办。  相似文献   

20.
承列  张有荣 《青海金融》2009,(10):24-27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担保机构的发展及其担保能力、偿债能力,已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重要因素,本文从目前青海省担保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参加评级后担保机构产生的成效、今后担保机构发展、与银行合作以及担保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全省担保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