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行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和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内部控制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交互效应也能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能够发挥“监督效应”,而且还能与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联动共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来抑制公司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引起审计费用显著增加,既可能是监督、激励效应所致,也可能是机会主义行为所致,研究清楚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导致审计费用增加,对认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职能、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将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支出,且审计费用支出的增加是因为保险人积极履行监督行为、追求更高的审计质量所引起的,而非是其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即在较差的外部治理环境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这一研究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国务院在2020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政策为研究契机,选取我国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治理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替代还是互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这一治理效应,以及剖析其传导效应和企业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治理效应,且“双向进入”式党组织参与治理会提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即存在互补效应;而“交叉任职”式党组织参与治理抑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即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通过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发挥治理效应,并在媒体关注度或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中这种治理效应更好。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新视角拓展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丰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单独及联合治理效果,并为政府、企业等相关利益者在实践中发掘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积极作用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ennox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从事务所变更维度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D&O保险)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研究表明,D&O保险发挥了积极的治理效应,抑制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从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看,这一治理作用在高管业绩压力较大、经营风险和被诉风险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从审计意见购买实现条件看,这一治理作用在事务所规模小且无行业专长、客户重要性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地,审计意见成功购买损害了未来盈余披露质量,而D&O保险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审计意见成功购买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机制检验发现,D&O保险通过“信息质量渠道”和“代理成本渠道”作用于审计意见购买。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  相似文献   

5.
李姝  韩阳 《会计之友》2021,(14):8-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成为企业重要的避险手段.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将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文章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当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并作为一种避险机制后,会加剧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缓解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损害;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负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杨筝  张荻 《财会月刊》2022,(17):50-59
债务融资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引入解释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中,探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中介变量。上述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外部审计机构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的工具,也是保险公司以非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分步检验法,研究表明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加剧外部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和过度投资行为,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董责险一方面能够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又向外界传递企业存在风险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洽  刘志明 《财会月刊》2023,(14):146-153
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ESG表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质大股东治理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主要通过监督效应、互补效应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升效应三种路径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会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异质大股东治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从企业股权治理的角度探究了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因素,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治理对ESG表现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以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搜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和绿色创新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考察董责险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购买董责险能够显著激发绿色创新意愿;融资约束在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两侧样本企业购入董责险均对绿色创新起到激励作用,且当融资约束高于门槛阈值时,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该结论表明董责险与绿色创新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为推进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杨筝  葛晓雯 《财会月刊》2020,(8):98-105
利用我国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验证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可以显著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对创新投入影响微弱且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产出与企业市场绩效及财务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会增强企业创新产出与市场绩效敏感性,削弱企业创新产出与财务绩效敏感性,说明董事高管责任险的激励效应可能会助长机会主义行为,其监督效应不足.该结论为董事高管责任险在我国的推行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会加剧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作用机制来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降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来配合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中小股东、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活动,对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没有发生变化。机制检验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升企业ESG关注度、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提升其ESG表现。同时,在污染行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差企业和成熟期企业中,政府审计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独立董事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可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激励力度越大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但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不能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独立董事在高管激励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高管股权激励通过独立董事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管薪酬激励无法通过独立董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并且在控制了高管激励因素后,独立董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仍然存在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视角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投资效率更高;从兼任者的职务类别分析发现,与总经理担任纵向兼任高管相比,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同时发挥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具体而言,纵向兼任高管通过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发挥了“监督效应”,通过减少企业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出发挥了“更少掏空效应”。文章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是对其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董责险)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语调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董责险与CSR报告异常积极语调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董责险在提高CSR报告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董责险主要通过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来约束管理层的权力,以及发挥管理层激励作用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本,来降低管理层的寻租空间与自利动机,从而抑制了CSR报告的语调操纵行为。拓展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的内部治理能力、外部监督机制与董责险的监督激励作用之间总体呈互补关系,共同约束了管理层对CSR报告的语调操纵。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董责险对CSR报告异常积极语调的抑制作用在CSR报告强制披露组中更加显著,而基于重污染行业的分组检验中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本文为深入理解董责险对CSR报告语调操纵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扎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9—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技术创新——公司绩效"的路径模型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影响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根据制度环境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该作用机制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提升公司绩效和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作用机制在制度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了独立董事薪酬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水平都不能有助于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履职效率以及公司盈余质量的非线性变化,是上述U型相关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金融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时,上述U型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独立董事与分析师、审计师在监督治理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当公司外部监督环境较差时,货币薪酬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应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增强,ESG表现逐渐成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重点。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下客户ESG表现对供应商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ESG表现改善可显著提升供应商绿色创新水平,表明客户ESG表现存在供应链传染效应。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客户ESG表现主要通过资源获取渠道和利益相关者路径影响供应商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客户为非污染企业、供应商为非国有性质企业,以及客户更注重在社会方面的责任履行时,客户ESG表现改善对供应商绿色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基于外部合作者视角丰富了供应商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供应链企业如何通过ESG信息披露的传染效应实现企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影响投射到资本市场,使得高管在职消费再次成为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高管在职消费的视角,考察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对在职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曾经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独立董事,现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独立董事更能发挥对在职消费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显著存在于非微利亏损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且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通过降低在职消费,提升了公司投资水平,从而体现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公司治理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新红  曹帆 《财会月刊》2022,(22):38-47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来源。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影响效应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提升企业的双元创新投资水平。但股权激励强度对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加,股权激励与探索式投资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利用式创新投资呈现正向线性关系。从作用机制来看,股权激励是通过风险承担效应“、金手铐”效应两个可能的渠道影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投资;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金手铐”效应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投资,但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效应对利用式投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