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脉络和理论逻辑阐释的基础上,试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分为具有资源及市场区位优势地区、需政策兜底地区及传统商品粮生产基地三大区域,并指出各区域乡村振兴中的产业选择和政策方向。研究认为,具有资源及市场区位优势地区应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作为农民致富的渠道;需要政策兜底的地区应稳定小农生产,同时打好精准脱贫战;传统商品粮生产基地应抓住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
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进 《农业经济》2000,(9):12-13
我国农业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产业结构作为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进行调整。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自然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途径也应有所区别。发达地区农村较之农区和牧区经济不但发展快,跨度大,科技水平高,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等特点,其结构调整的起点较高。…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妥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合理、高效的综合经济体系,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山地面积占到75.2%,平坝占10.2%,余为丘陵(见注释)。区内海拔高度为371米至3071米,农业气候和生产受垂直差异影响很大,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着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三个气候层,北亚热带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是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地域,主产大米、油菜、柑桔、茶叶、蔬菜等,也是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分别占41.8%和33.4%。  相似文献   

4.
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地处皖南的池州地区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农业地区。农村经济是全区经济的主体力量 ,1997年农村经济对全区新增国内产生总产值的直接贡献率为61.9%以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全区经济发展全局 ,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结构性制约突出。1、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产业结构仍处低级粗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农村经济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农林牧渔、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体系转变。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乡企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6.0%上升到199…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平原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在调整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近几年来,平原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但也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据调查,平原农村有以下五方面的情况: 第一,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结构有了改善。过去,“以粮为纲”束缚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7.3%,年均增长5.7%。粮食总产达到91.65%。同比增长55%,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9元,同比增长11.4倍,绝大多数群众已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已实现小康,农村经济基本摆脱了“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渐近高度化,工业化过程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主导产业以机电一体化为重要特征,乡村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渐升级,区域商品流通搞活,该区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乡镇企业问题日渐突出,今后应着重抓好主导产业的更替,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并抓好第三产业,继续加强企业集团建设。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有新的自然资源加入到人类利用的领域内,因而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过去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北京市农委牵头总结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九种模式:即“整建制转居”模式、“个人投资入股”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模式、“产权+林权”模式、“资源+资本”模式、“乡村联动”模式、“先重组,后改制”模式、“撤村转居”模式以及“土地股份合作制统筹”模式等,其中,前五种为村级改制,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产业结构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系统中的结构指标是其比例关系的数量化表现,它的改变引起的产出变化称为结构效应。设计了结构效应指标计算式,计算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对产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需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正确测算中部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二个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并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变化趋势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总结我省近两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研究下一步的对策,我们通过对广汉、仁寿、沐川等县的调查,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就1986年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对策,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郭志敏 《农业经济》1994,(10):22-23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郭志敏农村劳动力是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重视和发展农业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使我省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16.
1.农村产业一、二、三为序的构成,在80年代之前,广西农业占国民经济的442%。1980年广西农村的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0.3%、13.8%和5.9%,到80年代末为74.9%、18.9%和6.2%,第一产业仅下降5.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到96.4%。农业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并不表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恰恰说明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到1993年,农村二、三产业份额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达到50.8%,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据资料显示,1990…  相似文献   

17.
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应该说.我们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刚刚起步,适应市场的机能还远未形成,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以便争取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经验,树立市场意识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比较切实有效的对策,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广大农村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农、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交叉迭进的产业结构。随着农产品告别短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总量矛盾基本缓解,结构升级问题再次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谓结构升级,就是从经济现有的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成了研究现代经济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过去我们并没有给“产业”这一概念以应有的地位。也没有在经济理论中给“产业”概念规定严密的定义,现在我们研究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按其部门可划分为三次产业,由于各产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又分别受不同的因素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结构调整中,不但要认识产业结构的特征与演变规律,还应分析各产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类型地区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认清结构的症结,明确调整方向,进而制订出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及分类指导方针。本文以北京顺义县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