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通过分析境外投资者引入对两者经营业绩和治理结构的作用效果,探讨境外投资者对国内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比作用效果,揭示境外投资者对国内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差异。境外投资者的引入确实对国内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了影响,且影响的正面效果多于负面。交行和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后,两者在净利润、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战略投资者影响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表明战略投资者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国银行业要积极正确地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改善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提高上市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晔  黄振  姚若琪 《经济研究》2020,55(1):181-197
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差异,并对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效率的渠道进行分析。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更为多元化,本文选取2008—2016年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二,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是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时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境内非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引制"与"引智"渠道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从商业银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独特视角入手,分别讨论了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与他们参与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关问题.研究发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过程中,更需要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激励,并通过积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加强职工代表在银行监事会中影响力的办法,进一步激励银行员工进行能够提高银行经营绩效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5.
曾德明  刘妮雅 《经济师》2007,40(1):25-26
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完善落后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文章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机理,从而得出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上市银行治理改善的结论,并就我国上市银行应该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有银行引进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原因包括:对股份制银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做法的借鉴;在国家控股条件下试图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和提高绩效的一次新尝试;银行监管部门的大力提倡。财务投资者冒充战略投资者入股国有银行、中外资战略合作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和国际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则是禁售期后战略投资者选择抛售离开的原因。本文认为,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实现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上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改善银行公司治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初衷并未达到。  相似文献   

7.
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直接参股是当前中外资银行进行合作的一个主要形式。外资银行通过直接参股,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我国银行,与持股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或对持股公司进行战略渗透和控制,以谋求长期投资收益。如我们所知,战略投资者的股东属性和持股特征,决定了其对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持股比例较大、稳定性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05-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需求越大越容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银行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银行关联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关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区分三种类型银行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银行关联领域的文献.实践中,对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会计盈余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冬林  李刚 《当代财经》2008,(2):111-118
本文从会计盈余质量的角度来研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我们从盈余管理程度、盈余信息含量和盈余稳健性等三个方面来衡量会计盈余的质量。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改善会计盈余的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公司,并且会计盈余的质量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还能够缓解大股东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恶化,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其快速成长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也有助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监管当局甚至把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都已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为了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那么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真的就能完善国内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本文将从战略投资者的投资目的,25%的股权约束及国有商业银行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央银行、工商银行先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上市,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媒体对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表现出广泛的关注,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集中在股权转让的价格如何、应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还是国内投资者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加快了国有银行的进一步改革,有利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因而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股权转让价格是谈判形成的,并未低于账面净值,不能以事后的IPO价格倒推之前的股权转让价格;另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虽然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2008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不仅在国内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而且还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有关当局应当在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最后,本文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股权禁售期的结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其所持股份。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借鉴少数股权大股东的理论视角分析,我们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从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层面上参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对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具有积极的长期效应,但是我们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存在的经营风险,需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应对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5年6月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文章在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产生的积极影响基础上指出现实中存在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和分析我国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动因和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银行进行股权投资动因的基础上,对如何稳妥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本质和两面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坚持贯彻"三公"原则、要防止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和尽快制定完善<银行并购法>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国有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路径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承担着政策性负担任务,导致其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使其不适应在中国金融逐渐开放条件下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参与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从外部环境、监管层、银行自身和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四个方面阐述国有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原因。面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减持风暴"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影响,提出如何慎重地引进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如何对引入机制进行改革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如何退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2008—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检验了投资者关注、盈余持续性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越高的公司拥有更强的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并且,投资者关注越高的公司越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这表明,投资者注意力程度的提升能够加强公司盈余的持续性并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盈余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经济论坛》2006,(16):104-105
近年来,我国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的案例迅速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之所以进入我国银行,参与我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本质上是为了获得高收益。从发展战略的需要看,目前,花旗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通过与中国内资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一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内资银行的网络、网点资源,可以完善其覆盖中国区域的全球服务网络。其次是为了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境外金融机构一旦成为战略投资者,就会以其经营优势和管理经验与内资银行的网点、网络和客户等优势进行融合,以此…  相似文献   

19.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涉及董事会、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外部审计四方面的公司治理强度指标,实证检验高、中、低不同公司治理强度对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公司治理强度能明显抑制股权激励诱发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随着公司治理强度的下降,其抑制作用消失;市场化进程也会抑制股权激励诱发的真实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实施具有保护作用,且公司治理强度越高,市场化进程发挥的保护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