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从阐述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这对促进江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增,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加速安徽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对全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安徽东向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瑜  何新敏  钱士茹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6-18
安徽作为承接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地带,在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安徽东向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制定高效能、高素质、高潜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文章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菂斐  王兆良  张楠 《特区经济》2007,224(9):167-168
在分析安徽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安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并就如何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合理利用安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明 《改革与战略》2004,(10):61-64
在实现教育"三步跨越"进程中,未来50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呈现学龄人口的峰值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层次呈递增趋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人力资源开发在第三产业中有突出位置三大变化特点。研究认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赖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崛起。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特征,以制度创新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5):50-52,58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文章在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重要命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在新世纪条件下,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素质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本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提出大力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情省力》2005,(6):11-1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安徽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业崛起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保险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之一。安徽是自然灾害多发省份,发展农业保险尤其对促进安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安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认为发展农业保险是安徽农业崛起的必由之路,并提出要建立农业保险公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对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关系着重庆市是否能够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关键所在。重庆现代农村人力资源存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素质发展不平衡等现实。而各县、镇以及乡的农业发展倾向于弱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管理技术偏差等现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江又明 《乡镇经济》2008,24(10):95-98
文章阐述了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经济建设中,安徽作为泛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多方优势,提出未来安徽要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密集区,使安徽成为“泛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并对安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中国农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利用民俗节庆文化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其原因在于:民俗节庆文化的群众性可以让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入人心;它的周期性可以弥补乡村旅游中由单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而出现的淡季;民俗节庆文化的差异性则可让乡村旅游的开发因地而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利用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开发宁波当地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柳春慈 《乡镇经济》2009,25(1):79-8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力量,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出服务、组织、中介和延伸等功能作用。惠东县四季鲜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证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承载主体。为了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汤斌 《乡镇经济》2008,24(11):102-104
文章对安徽农村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农村各产业比重不协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结构水平低及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安徽省应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以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为主要特点的优质高效农业。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村、农业、农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产生有历史原因、人口原因、政策原因等.它一方面与农村产业相联系,另一方面关乎农民收入与农村稳定,可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小城镇、输出劳动力,特别是利用丰富的高智力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做为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每年约有1800万剩余劳动力亟需寻求出路。近年来,安徽省劳务输出发展强劲,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建筑劳务输出规模迅速扩大,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源和市场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比  相似文献   

17.
朱仁海 《乡镇经济》2007,(11):23-25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是要把信息技术全面地应用到农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不断提高本省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我们要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走出一条在安徽切实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是提高安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进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家军 《乡镇经济》2008,24(2):119-122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安徽经济的腾飞起着很大的作用。借鉴C—D生产函数,选取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