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经5次“国务院机构改革”,3月11日,中国政府推出了第六次机构改革“大部制”方案。国内外媒体对此次改革称之为“大手术”。整合后的部委将由现在的28个减为27个,新组建5个大部,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2.
两会热梦     
《发展》2013,(5):23-2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会"的热点,其实也是中国人最热切的梦想的映射。盘点今年"两会"的热词,可以找到一把解读当下"中国梦"的钥匙。大部制被大家称作"大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揭晓,包括铁道部在内的六个部门成为了"被改革者"。呼声最高的撤并铁道部终于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大部制——一个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词语,近段时间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大部制——一个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词语,近段时间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新近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大部制的概念备受各界关注,这也成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渐人深水区后的一大亮点。关于如何看待这次改革的新内涵及其可能影响,有着众多说法,但若要理性把握大部制改革的当下意蕴,我们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是大部制的背景语境或者说对于当下中国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二是大部制对于以往改革试点经验的总结、反思和提升,三是大部制的未来关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张君 《中国经贸》2008,(4):36-37
备受关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已于3月11日揭晓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调整后部级机构28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8个.德国是14个。  相似文献   

7.
《东北之窗》2013,(6):18-21
大部制改革五年,部门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大而不合的现象突出,涉及核心部门的改革举步维艰。而调整部门内部治理结构,是下一步深度改革的重点。五年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突破性地将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确立为"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不再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要目的。当年3月,国务院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通过试点,渐进推  相似文献   

8.
刘杉 《中国经贸》2009,(4):27-28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体制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四大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部制机构改革的经济基础;辩证法和系统论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政府职能转变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职能基础;有限型、法治型、服务型的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政权基础。这四者有机联系,组成大部制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以系统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法治政府为核心,以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职能。  相似文献   

9.
1、实现资金资源优势互补 与“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国近期正在广大农村推动村庄合并,“大村庄制”将与“大部制”一起,成为中国未来政改的新目标。专家表示,村庄合并是继前一时期中国对于不同省区乡镇实行合并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0.
焦点     
《上海国资》2008,(4):10-11
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部制改革破题;“一稳一紧”落实经济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政体制改革;重中之重关注“三农”;致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动因、条件为切入点,阐述了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下,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为深化"大部制"改革成效,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月度事件     
《新财经》2008,(3):13-13
中国电信业重组方案即将浮出水面;华为收购3Com交易搁浅;中铝斥巨资收购力拓股权;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开建;“大部制”改革将上“两会”讨论;宝钢上调二季度钢价最高达每吨800元;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提出是个相继的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机构改革根本点,同时大部制改革只是服务型政府创制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13,(4):31-31
从改革开放至2013年全国"两会",中央政府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在改革开放之前,政府组织机构调整的目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此后,政府职能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201325个重点目标: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背景: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机构数量变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  相似文献   

15.
早就从各类媒体上了解到,大部制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现在看来确实是要动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6.
刘娇 《改革与开放》2014,(15):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国务院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优化配置政府内部的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借鉴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模式,在大部制改革的启示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玉谈     
《中国西部》2008,(4):6-7
我在网上参加两会的故事;地方如何实行“大部制”;如果古琴火了;赤裸裸。  相似文献   

18.
徐寅 《改革与开放》2013,(10):1-2,4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从而开启了新一轮的行政机构改革。这种高效率、低成本、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部制"模式,是全球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作为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其"大部制改革"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的"大部制改革"在背景、主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促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陆威 《理论观察》2008,(4):38-39
各界对于大部制改革讨论的热情趋于冷淡,但是学界还需要对这个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大部制的改革走向、改革的阻力、“三权”之间关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大部制改革加深认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了《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新闻事件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原因是该《方案》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对部委局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