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 30 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在构建 FDI 内生化技术进步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 FDI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产业结构和 FDI 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从全国层面看, FDI 引致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分区域来看, 东部、中部地区的 FDI 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 FDI 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为负, 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不同的控制变量对不同的区域具有差异影响。基于此,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省份内与省份间层面如何影响国内创业。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省份间创业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省份内FDI的直接效应、省份间FDI的间接效应以及两者的总效应对省份内创业均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省份内FDI对创业的影响大于省份间FDI,存在地方化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FDI与创业的倒U型关系依赖于各省份的技术水平、外资进入程度、科学技术支出和工资水平,这些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FDI对各省份影响效应的差异性。因此,在甘肃、黑龙江等欠发达省份,FDI规模距离门槛值较远,其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省份仍有扩大引进外资的必要性。而在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FDI规模靠近门槛值,其外溢效应不断减弱,应更多关注引进外资的质量,并通过简政放权释放政策红利来促进创业。此外,以创业活跃区域带动创业不活跃区域的富邻政策,是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FDI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FDI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探讨了FDI与山西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利用FDI与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正向相关.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当期的FDI对当年GDP的产生的作用不明显,而长期来看则对GDP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FDI 、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格兰杰原因, 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 明显,经济增长未明显带动FDI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应牢牢抓住“丝绸之 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 公司进驻该区域,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①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②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③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6.
外向FDI作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和出口贸易的关系到底是互补还是替代,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利用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湖南外向FDI存量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湖南的外向FDI具有"净出口"效应,其次对湖南省目前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要促使湖南出口贸易的增长必须重视外向FDI的发展问题,并从湖南省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升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2):149-155
迄今为止,大量关于FDI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FDI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关系,FDI的技术溢出效应,FDI流向及其风险研究,很少有文献论及到FDI融资本地化问题,以及FDI融资本地化所引起的东道国经济系统,尤其是金融系统的安全隐患.本文依据中国的逻辑证据揭示FDI融资本地化对其路径依赖所导致的我国金融安全风险积聚,并提出处理FDI融资本地化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上,对外贸易和FDI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增加还是抑制了中国的碳排放呢?本文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中国各个区域的碳排放量与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FDI的流入对于区域碳排放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也就是说FDI的“污染天堂”(Pollution Heaven)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FDI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改善.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出逃、贸易萎缩等问题引起广泛担忧,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及二者对东道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问题再次受到重视.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地区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东部地区FDI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是FDI的格兰杰成因,对外贸易与FDI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研究还表明,对外贸易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FDI虽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着负面影响,但作用力度很小,聊与对外贸易的交互项则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一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存在,且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不明显;但对区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仍然存在着某种替代甚至是挤出的负面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并揭示了FDI的梯度转移是激活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化及关键技术黑匣子化等对核心技术实现控制值得关注。论文最后还就进一步扩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程度、以及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第二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等构成因子,作为度量东道国区域FDI技术创新溢出“门槛”效应的关联因素;并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外资研发强度作为门槛效应因子代理变量,进行两两子样本间的内生门限回归。结果证实:我国区域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我国FDI技术创新溢出的主要“门槛”效应关联因子,各区域不同的“门槛”阀值跨越决定了各区域FDI技术创新溢出吸收的成效;中国作为东道国对于FDI的技术创新溢出吸收仅在其发展水平低于两者互动阀值时有效,且这一消化吸收关联效应随着其自主创新水平提升过程中的相对FDI技术优势及市场竞争威胁形成而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1985~2010年的工业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构升级效应十分显著;随后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计量方法发现,长期内技术吸收能力、制度变迁和FDI都对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四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有效的制度变迁是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原因,不仅存在短期水平效应,而且也存在长期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付华英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1):123-129
工业经济增长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实现的,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贸易开放的行为之一, 其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变迁。 本文基于 “制度因素” 的视角, 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引领, 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结合FDI 与贸易开放在空间聚集上的高度耦合性, 依据耦合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构建两者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框架; (2) 运用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性, 验证两者在空间上的关联性, 并根据两者的空间溢出效应,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选用 2008~2018 年 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 FDI与贸易开放对工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协同影响性; (3) 从工业经济增长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 对 FDI与贸易开放制度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获得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对于中国而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真的存在呢?通过选取1994—2005年的数据,本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不具有明显的正溢出效应,并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各个区域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强度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FDI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结果表明FDI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积聚特征,同时FDI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显著,且在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FDI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具有门槛特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FDI强度跨过门槛值时,FDI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会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中国 2000~2017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进入速度、 规模存量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FDI 规模存量负向影响区域创新效率,FDI 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FDI 规模存量双重门槛效应, 当FDI规模存量低于门槛值 时,FDI 进入速度加快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当FDI 规模存量超越临界水平时,FDI 进入速度加 快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 在FDI 规模存量约束下,FDI 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还表 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东部地区FDI 规模存量高, 呈现 “U” 型非线性影响, 中部地区随着FDI 规模存 量的增加, 呈倒 “U” 型特征, 而西部地区FDI 规模存量较低, 外资进入速度的加快会长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5~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1985~2008年的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一个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基于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理把握数字经济与FDI的深度融合,对于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FDI区位的影响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地区FDI吸引力,FDI的引入又能促进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与FDI引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地区提升FDI吸引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深化了对FDI区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昌林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114-118
本文通过建立对FDI和产业科技比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比较实证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产业FDI对产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FDI对我国产业产出和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出现减弱趋势,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而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中FDI对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1985~2008年的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业 FDI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一个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也存在 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基于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