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一、综合财政的本质与性质关于综合财政的概念,由于人们对综合财政本质认识存在差异而导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纳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综合财政就是财政,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简称“国家分配论”);一种观点认为综合财政就是社会资金的综合分配计划(简称“综合分配计划论”)。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财政怎样走出困境?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反映,没有经济不发展,而财政状况可以改善的。因此,要使财政走出困境,就不能单纯就分配而论分配,也不能单纯地从财政着手,而必须从财政的基础即整个国民经济着手,当然也包括财政自身,所能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关手财政职能的转变问题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财政是国家理财的总当家,其基本职能是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问题是在传统的财政体制下,各级财政部门是事无巨细,一揽子管到底,采取了类似于封建家长式的、高度集中的直接干预企业收入与支出,在财务处理上企业毫无权力。这种事情发生在高度计划化的产品经济条件下是顺理成章的。然而,现在的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再这样下去似乎已经不妥。这个问题早在十年前已被  相似文献   

4.
树立新型的公共财政意识,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财政在建国五十年来的发展中,不断致力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体制的实践,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收支包干”“分灶吃饭”“分税制”等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的本质内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和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上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财政资金信用化和信贷资金财政化(以下简称“两化”)的问题;财政、银行资金供应与管理互相脱节的问题;财政、银行责、权、利的划分不够明确的问题等等。本文拟就财政、银行职能和资金混淆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谈点粗浅看法。 财政和银行是国家集中和分配资金的两条途径。财政资金无偿征收,无偿分配;信贷资金有偿筹集,有偿分配,这是二者区别与分工之所在。但是,近年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相互交织,“两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财政与银行的业务划分已被打破。一方面财政跨出无偿分配方式,信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在政策性因素影  相似文献   

6.
财政是庶政之母,也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财政分配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财政分配关系中,财政收入规模是直接关系到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之间总量分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并将实现适度适量财政收入规模作为其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主要依据。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十几年“高位”运行,在财政“蛋糕”逐年做大的“利好”形势下,亟须理性思维、科学分析,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确保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7.
财政历来是国家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承担着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化起着关键作用。就我国来看,由于受“效率优先”原则指导下的财政分配体制、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财政的收入分配调控职能弱化。从当前和今后发展来看,为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按照构建公平收入分配机制的要求,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收支分配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  相似文献   

9.
一、财政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我个人认为可以把“财政”两个汉字.拆开再合到一起作这样一个通俗的表述,即“财政”就屉“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以政控财”是说财政这样一个理财系统,它的主体是国家政权。各级政府凭借自己的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的政治权力,控制社会总产品里面的一部分.而这部分由政权体系控制的社会总产品在现代经济中表现为价值形态的政府财力.这是“以政控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日报》1991年3月5日报道:“5年来,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通过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共查出违纪金额137亿元,已收缴入国库的违纪金额累计达71.3亿元,为维护财政纪律、整顿经济秩序和平衡国家预算起了积极作用。”看了这则新闻报道,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心里不是滋味。审计部门、财政驻厂员的设置,是为了监督、帮助企业按财经法规办事。对违纪现象的检查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还是促使企业遵纪守法。笔者认为如同一个国家的“政通人和”不能按法院审理案件的多少为依据一样,不能以查出违纪金额这个指标衡量审计、检查人员的成绩。衡量他们工作的优劣,必须建立一个综合尺度,从多方面观察、检验,看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建设服  相似文献   

11.
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古越久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财政力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从总体上说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这就使财政分配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采取财政法制的形式进行,借助财政法制的力量实现国家...  相似文献   

12.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7,(7):30-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分配关系上,变预算内、预算外分配双轨制为逐渐向预算内单轨分配转变。财政体制的转变,也使财政监督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的建设及支农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实施“阳光财政”,打造“阳光政府”,从2006年起。湖北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2项财政专项资金及8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分配结果在互联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这一举措的推出,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的全程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标本兼治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国家根据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活动。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和稳定社会经济。财政在经济领域中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风险不仅包括财政自身所产生的内部风险。而且还包括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从建国初期起乃至目前的我国教科书中,一般认为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尽管对财政概念表述虽存在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将财政看作与经济对应的,超经济的国家强制性分配。对此,我认为,从理论上有必要进行再研究。财政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性质。作为与社会经济对立统一的财政,应当从其属于政治即上层建筑这一点来理解。而在这种场合,所谓经济也只应指作为上层建筑基础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财政税收属于国家经济系统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财政收入关键性来源。财政税收在资产管理调节与资本流动、再分配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与指导作用,然而,收入分配属于国家财政基础性职能,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长久发展以及经济分配工作的科学化,特别是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分配职能,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都必须要借助分配职能进行经济平衡,尽量缩小经济差异,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财政税收中的分配职能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赵紫阳总理在人大会上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提到,由于国家采取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实现了1981年财政和信贷基本平衡。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振奋人心的一件大好事。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认识。财政是个经济范畴。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分配使用国家资金。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税制改革是众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闸选择在分配领域,以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作为突破口,以变动国家财政与企业的财政税收上缴关系为先导,在全社会展开———这就是1978—1980...  相似文献   

19.
一、振兴财政要立足于发展经济 财政实力和政策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撑力量,不振兴财政就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振兴财政又有赖于经济发展。目前,振兴财政必须服务于“两个转变”,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整顿财税秩序,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利用公共财政资金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公务员或政府雇员被定位为接受公民委托、管理和经办公共事务的代理人。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授予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第一,财政分配的终极目标是公民的福祉,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二,既然在财政分配过程中政府是接受公民授权而从事财政活动,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代理人”,因而必须根据这一定位对其行为加以监督和约束。当然无争议且透明的财政活动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也容易监督和约束。所以财政监督的重点是经济学所说的“剩余行动”。在财政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以及法规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客观上也存在相当多的无法觉察和无法准确评判、从而也无法约束的具有争议性和隐藏性的“剩余行为”,这样的行为最容易偏离财政分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